并购的陷阱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谈到了其所在公司的一些情况。你们感受下。
A公司于两年前并购了B公司,AB两家公司都属于一个行业,并购之前竞争激烈,AB争相上市,B先申请,但因为这那的原因,A反而后发制人成功上市,成功夺得行业上市花魁。B也随后上市,但风头与市值均不及A。两家开始商量并购,于是A把B收购,B退市。
虽然对外说的是合并,但傻瓜才会相信这是合并,这是赤果果的收购。收购完成后,B公司创始人名义上在新公司待了一年,但基本上已经处于退休和三不管状态。A公司开始介入和整合B公司业务。
整合先从人员合并和精简开始,B公司高管陆续离职,部分职能部门合并,并按照A公司制度开始执行。AB两家公司从风格上均迥异,因此,整合的碰撞难免发生,A看不起B的人,B看不起A的人。AB部分员工表面上你好我好,但私下里都会大骂对方如何如何。
B公司创始人离职后,A派了一位职业经理人担任CEO,按照人办事抱团的习惯,新CEO空降后,带来了一大班自己的人马,将B公司不少人员架空,B公司几乎只存在壳,而神已不在。
近期新CEO主导的某活动,还是那些人,还是AB公司两家创始人聚首,但早已物是人非,影响力几乎消失殆尽。基本可以认定,B公司已明日黄花,凋零是迟早之事。
的并购,不只是相互补充,而是消灭竞争对手。不是吸纳对方人才,而是想办法用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去洗对方的脑,如果无法共融,则采取轰走手段。
弱肉强食,这是丛林不二生存法则,存在即合理。
反观国外公司并购,却更加重视业务互补性与吸纳人才。谷歌今天宣布收购在线地图Waze,是因为Waze能够为谷歌带来新的社交价值,并且能够帮助其在移动业务方面牵制竞争对手。Facebook和苹果公司也曾参与竞购。
谷歌更早之前收购的youtube,虽然创始人已经离职,但youtube仍然以其独立发展的态势成为全球最大视频网站。
Waze首席执行官巴丁谈到为什么要出售给谷歌时表示,在此次交易之后,Waze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仍将独立运营,团队、品牌、服务和组织、义务和过程不变化。
选择IPO道路往往会导致公司把注意力转向银行家、律师和华尔街的满意度,而非将注意力放在公司业务上。
巴丁说,Waze将继续为全球的驾驶员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节省时间和资金,同时还要让大家日常的上下班更有效率,更有趣味性。
说得多好。他们称之为“成功”的目标,是要帮助人们节省时间和资金。而谷歌的收购,不仅可以提供通往成功之路所需的资源,还能完善自身在移动地图业务的布局。
这才是真正的双赢。不是消灭对手,不是成为对方的掘墓人,而是彼此独立而又共生补充,并且各自享有尊重感。
仅一大洋之隔,却造就了如此迥异的三观,这是什么原因呢?你不妨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