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金融市场交易 > 并购重组

收购意在“借刀”:慧聪网提速“交易+媒体服务”转型

發佈時間:2016-02-09 信源 © 中华浔点击:

慧聪网以15亿元收购中关村在线,3月中旬消息发布之初,外界似乎在“突然”之后有些茫然,不太明白两者联姻的意趣所在,唱空叫好的声音都不少。

最灵敏的还是资本,在评论纷起的时候,3月23-25日,3个交易日内慧聪网股价连续上涨超过28%,交易活跃、市值飙涨的背后,无疑显示了大量资本乐见其成。在笔者看来,这宗收购,表面上慧聪网将“第一科技门户”的资产收入囊中,本质上收购的是基础设施和执行团队,其意义不在于体量或者业务的扩张,在于开启慧聪网发育生态系统、拓展商业空间的新入口。

收编为“借刀”

单就财务角度,这宗收购本身就称得上不错的买卖,在收购中方案中,中关村在线明确承诺未来3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亿、1.3亿、1.7亿,15亿的收购价,对应未来3年不足10倍动态市盈率,且其中70%用股份支付,按照8.5港币的增发价格,慧聪网股票的市盈率超过20倍,交换条件很划算。

即便如此,慧聪网最大的收获不是财务性的,也非业务性的,尽管中关村在线用户规模与广告营收占据行业超过50%的份额,在IT科技产业实力不俗。对于慧聪网而言,中关村在线最有价值的,应在于其在垂直领域构建的体系架构和产品信息库的开发能力,一旦这种架构和能力一旦深深嵌入到慧聪网的生态中,可能将慧聪1000多万买家资源、2000万中小企业注册用户的潜能释放出来,加速推进慧聪由媒体服务向“交易+媒体服务”转型。看似购买资产,其实购买的是工具箱和执行团队,其意义不是简单的1+1。

在过去16年,中关村在线的成功之处在于,成功构建了一个强大编辑团队,且在实战中形成了一套构建标准化产品信息库的方法论,将大量零散的商品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为买家提供决策价值。

对比下中关村在线和慧聪网的页面,这套体系的价值就一目了然,中关村在线采取用户导向的思维,以产品为基础构建信息库,利用品牌、型号、价格等为区分维度,借助图片、报价、参数、用户评论、论坛等聚合,完整、结构化地呈产品的信息,再辅之以供应商名录,大大优化用户的购买效率。

而慧聪网的页面呈现则有着鲜明“一品一商”的特点,每款产品一个供应商,不同的产品之间缺乏可比性,每浏览一个产品,得进入一个商家的页面,如此反复,缺少描述同一款产品的综合导购页面,用户得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分辨。要知道,慧聪网的目标人群不同于淘宝的普通消费者,大量为中小企业主,他们的时间成本贵得多,这样繁复的体验,直接卡住了慧聪网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