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金融市场交易 > 股票市场

资深董秘的职业之路

發佈時間:2016-02-09 信源 © 苏仁点击:

(一) 

本来资本圈那点事大家都懂的:不好说的太细,呵呵。但昨天上午接了一个电话,心情可以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表达:心中有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下午又看了“@卢山林”和“Conan的投资笔记”二位先生关于董秘的文章,就实在忍不住要上来结合我本人的亲身经历来吐槽一下这个倒霉行当!先说说昨天上午那个电话: 

“X先生,新年好!我是XX猎头公司的XXX,讲话方便吗?” 

“你好,请讲。” 

“我们正在为XXXX寻找一位董事长秘书,得知您也是董秘,所以想问问您。。。” 

“抱歉,不感兴趣!” 

“为什么?XXXX可是上市公司!” 

“小姐,我是董事会秘书,不是董事长秘书!” 

“哦。。。可是,有什么区别吗?” 

“。。。。。。!!!”我当时正在开车经过一个路口,眼前忽然浮现出千万只草泥马滚滚而来! 

好,言归正传。我是在上一个蛇年参加工作的,斗转星移,又到一个蛇年,一晃整整一个轮回了。期间我从一个宣传策划部的实习生干起,历经了投行部、董事局办公室、董事长助理、董事会秘书、副总这些岗位。在09年拿到了《董事会秘书资格证》,正式出任过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和两家拟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以及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秘书。我承认我比很多人同龄人幸运,但我从一个普通学生考上大学,又上海-深圳-香港-广州的这么折腾了一圈,可以说付出的艰辛不比哪个同龄人少,而获得的财富也不比哪个董秘多。我说说我的董秘生涯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我说这是个倒霉行当了: 

我的第一任董秘生涯始于深圳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之前我在2002年初的时候就结识了另一家深圳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并给他开启了踏入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的念头。到06年时,那家企业已经风生水起了,实际控制人是很欣赏我但也许认为我太年轻,所以开口让我推荐一位董事会秘书过去,我就推荐了一位我的研究生师兄。当时我并不在意,因为我认为,比起高科技企业(当年营收12亿),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当年营收4.5亿)的上市之路应该更为漫长,人家既然开口让我推荐而不是直接点名要我,那我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可事实的结果是我大错特错了,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2009年底就成功上市了,如果我当时过去会有20万股原始股,现在的复权价应该在每股一百元左右,成了行业龙头!而我选择的那家高科技企业,因为卫星牌照的问题到现在还处在报材料阶段,业绩也早被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赶超。搞得现在我和我那位师兄谁也不好意思见谁。这期间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有些实际控制人太相信地方的种种承诺,可忘了核心一点:证监会可不是对某个地方或区域股民负责的,他们的政策、指引就是要让企业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以后出了事,他们可不愿意当第一责任人。所以呢,习说的特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管你什么行业,业绩扎实、资质合法永远是第一位的! 

哎,第一任董秘的IPO就很不顺利啊。也许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知道我的能力,又惋惜我的际遇,就适时的把我推荐给了另一位集团大老板。这回是个比单纯IPO难度更大的事:先拆分、后重组然后借壳上市,借的壳还是个产权存在争议的国企(实为集体所有制)!好吧,这回咱就卯足了劲干吧!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是在09年,这家企业借壳成功了!正当我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小幸福中,老板找我谈话:“。。。你还年轻,先求利吧,以后再求名。。。”原来某位在我们借壳的过程中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很大的税务问题的公务员辞职了,在我踏入老板办公室的时候,任命他为新任董事会秘书的文件正被拿出老板的办公室。

(二) 

书接前文,我的第二任董秘生涯就这么结束了。但在这个任期中由于项目的复杂性确实使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的体会是借壳上市比直接IPO难,更锻炼人。IPO就是梳理一家公司的法务、财务、业务就完了,可是借壳要梳理的两家甚至多家公司。特别是又牵扯到国有股份的问题,使我几乎整整花掉一年的时间只泡在国资委和证监会这两个部门里。可以说借壳中所做的工作是完全覆盖IPO的,而IPO中的工作涉及不到借壳的某些方面,至少我的经历如此。 

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证监会。在我的体会中,证监会绝对是所有部门中最专业、最严谨、最按章办事的部门!有人说是人民银行,我不敢苟同。因为证监会是所有部门中最没有根基、最没有历史传承、借鉴欧美成熟市场做法最多的部门,没有人行那种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官僚体系和历史惯性的包袱。而且这么多年来,资本市场一直是挑剔者和聪明人的天下,和这样的群体博弈,你只要一丁点不专业、一丁点不严谨、一丁点不按章办事就会被人钻了空子、抓了辫子、拆了台子!所以,我从来都笑对某些中介机构、投资人所谓“路子”的说法,有本事您去走嘛,要真走得通,呃。。。那我也认!呵呵。 

好了说一下第二任董秘这个故事的尾声:很多圈内人对此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