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酝酿P2P“风控试验”
面对形形色色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否形成统一的风控体系和监管标准?对此,学术界正计划联合监管层设立风控实验室,以促互联网金融健康而有序发展。
4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下称“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风控实验室,意图通过与监管部门、企业界的力量,通过实地调研风控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形成一套系统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并向互联网金融监管层进行相关立法谏言。
记者获悉,央行牵头起草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将对包括网贷平台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指导。在当日互联网金融风控实验室的启动仪式上,来自学界、监管层以及企业界的代表也对网贷平台的主要监管标准进行了探讨。
第三方托管尴尬
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2015年3月,全国运营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728家,当月问题平台为56家,而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到550家。记者观察到,在出现问题的平台中,“跑路”成为众多问题平台的关键词。
业内人士指出,跑路平台具有的一大共同点是,没有对平台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
如何防止P2P平台携款“跑路”,对平台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成为业内共识。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通过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平台资金进行托管,将极大避免平台挪用资金带来的风险。
在多家P2P平台的宣传资料中,记者发现,“资金由第三方托管”成为其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增信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第三方托管的平台比例仍然不高,从出事的一批P2P平台案例中可以发现,有的设有第三方监管,但却“暗度陈仓”。而有的则直接不予设置这一环。
网贷之家3月份出具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990家样本平台中,有资金托管的平台占比为28.24%。报告指出,如果监管政策要求实现平台资金托管,行业内约70%的平台将受到影响。
一位P2P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之所以没有采用第三方资金托管,主要原因在于担心第三方平台可以获取自己的出借人和借款人等信息。眼下,由于P2P对银行的存贷业务存在一定竞争,而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类似的民间借贷业务并无限制门槛。在部分平台经营者看来,第三方托管会对自身的业务造成竞争威胁。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明确,对平台的发展应有一定的保护。但现在平台资金是否要进行托管,并无明确监管要求。
一位接近央行法规起草部门的人士介绍,从业界理解以及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P2P平台仍应当理解为信息中介,而非资金放贷组织。业内人士介绍,如果定义为信息中介,平台不能插手资金池,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或将成为必须。
4月28日,在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上,记者获悉,央行牵头起草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网络借贷平台不得非法集资,建立客户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以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一旦该指导意见实施,多数P2P平台将受到规范。
投资者应有门槛?
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跑马圈地的同时,业务的风险也开始逐步显露。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曾有平台的投资项目出现兑付困难。根据现行法律,平台本不承担兑付责任。但如果不兑付将会损害平台声誉,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最后,平台仍然用自有资金对投资者进行了兑付。显然,平台刚性兑付仍然深入人心。
上述来自央行的人士表示,除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进行风控之外,还应当培育消费者的风险认识。“眼下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都存在刚性兑付的现象,其背后实质是金融消费者没有‘买者当心、自负其责’的消费意识”。在互联网金融风控中,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应当与机构的风控同步推进。
李爱君也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其具有超过传统金融机构的收益。相应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但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并没有形成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
“把互联网金融单纯定位于普惠金融并不恰当。”李爱君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当设置一定的投资者准入门槛。
李爱君介绍,传统金融机构在评价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时,主要考虑投资者是否具有投资经验、风险偏好度以及资金实力等三个维度。因前两者没有固定的量化标准,资金实力成为最能代表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指标。例如信托产品的投资者门槛就定为100万元起步。因此,能否考虑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设定一定的投资者门槛成为市场约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