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应推动建设单一金融市场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发布课题报告建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多边合作机制和机构,联合筹建跨境金融一体化平台,推动建设单一金融市场以及研究推动单一通行证机制等政策,以加大区内金融融合力度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报告发布会由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招商银行联合主持,参与单位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前海金控及腾讯。
报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疏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其中金融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非常关键,因此建议从顶层设计调度谋划,签订多边协议以在广东省、深圳市立法权限内进一步细化和拓展CEPA协议、自贸区政策;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多边合作机制和机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委员会,下设执委会负责政策落地;并突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导向。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在全国一般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建议赋予粤港澳金融管理部门探索金融创新的一定权限,一定额度内管理资金跨境自由流动、核准金融机构在大湾区开展跨境业务创新的权利。
在服务湾区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建议拓宽大湾区区内跨境投融资资金来源和渠道,联合筹建跨境金融一体化平台,平台使用人民币结算,由登记机构代持交易,资金形成闭环,避免增加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同时,逐步丰富粤港澳区金融产品跨境联通平台标的,包括基金、期权、期货、ETF、大宗商品、债券、票据、保险,贸易融资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碳排放权等各类衍生品。探索发行基于平台交易标的的汇率避险工具,减小港币、澳门币兑人民币的波动风险。
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从总量上评估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设置逆周期参数和启动条件,适时开展逆周期调控,调节的规则事先向社会公布,使政策的调整符合市场预期,不引发市场的无序震动。
报告还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金融市场,关键在于逐步取消准入审批限制和推动规则趋同。建议推进监管互认与监管趋同,参照国际通行标准,按照共同的规则管理跨境金融服务,开展广泛的对和合作。
积极探索跨境资产管理联动合作机制,积极促进大湾区三地金融机构在人民币计价的海外发展、股票、基金等方面的合作。
允许港澳居民购买大湾区内地人民币理财产品,在自贸区南沙、前海蛇口、横琴片区内试点允许港澳居民使用闭环账户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
研究推动“单一通行证”机制,探索建立湾区内金融机构的“通行证”机制+“异地分支”机制。从账户体系入手,提升湾区资金流动的便利性,拓展业务功能打通本外币一体化,提高跨境结算便利化。(完)
租赁视界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业界、市场资讯及产品资讯,是产业资讯及租赁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章均不代表本站观点。 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 本站所载文章系出于非营利、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