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P2P平台应该如何自救
P2P行业发展初期,基本上都是peertopeer模式,既是最原始,也是最单一的模式,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P2P平台进行资金的匹配,平台在此扮演的是中介角色,不参与任何资金调配及项目担保。但事实上,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投资人教育严重匮乏,这种无担保的P2P模式难以为继。
碍于市场压力,P2P平台开始背离纯线上的原始模式,开创了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所有项目都有平台变相提供担保或引进担保机构,也就是说,不管项目出现了何种问题,平台或机构都将对投资人进行刚性兑付,即兜底。这种模式给P2P平台自身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
一方面,P2P行业所面对的是整个次级借贷市场。借款人质量整体不佳,直接导致了P2P平台坏账率高企,项目逾期更是屡见不鲜。项目坏账需要偿付,项目逾期需要垫付,但是大部分平台的后备资金通常不足以应对多次问题项目的兑付。一旦兑付不及时,极易引发蝴蝶效应。另一方面,P2P平台为了节约运营成本,纷纷采取通道模式,与小贷公司合作,由合作方进行项目的审核及担保,平台只进行出售。
这样做的好处是:项目风险转嫁给了小贷机构,平台得以轻资产运营。但坏处是,民间小贷机构为了满足P2P平台大量的项目需求,出现了过于追求数量而忽略了风控质量的情况;其次,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超过10倍。但是多数小贷机构同时给多个项目提供担保,已经出现了杠杆过高的情况,一旦项目出现集中违约,这种超杠杆运作的风险是致命的。
P2P网贷行业看似繁花似锦,实则举步维艰。首先,P2P的原始模式难以在国内不健全的征信环境下茁壮成长;其次,监管的空白也令P2P频频陷入灰色地带;第三,以金融为核心的P2P行业,难以达到严苛的风控标准,坏账率攀升,行业面临信任危机;最后,大资本入场加速了行业格局的形成,草根小平台身陷囹圄。因此,在行业洗牌之前,转型可能是大部分平台最后的机会了。
一、另辟疆域,深耕细分市场
如火如荼的P2P行业不仅引来了大资本的关注,更吸引了互联网巨头的注目。阿里、搜狐、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出击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不小,挑战更不小。这些互联网巨鳄,最不缺的就是流量和用户,在糅合了互联网和金融的P2P行业里,他们只需在金融上稍微发力,便足以让周围寸草不生。
这种情况下,小平台迎头而上只能是死路一条。聪明的做法是什么?避开巨头,专注细分。细分要细到什么程度呢?比如用户年龄的细分,巨头把上至60岁,下至20岁的用户群都包揽了,我不去争。我就把18-23岁的大学生群体当作目标人群;比如用户地域的细分,巨头霸占了所有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那么小平台就专注发展三四线城镇的小微金融,目前的村镇微金融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正是进入农村市场进行金融培育的最佳时机;比如业务的细分,大平台上的借款项目琳琅满目,红本抵押、信用标、过桥等应有尽有,那么我就专注汽车抵押贷款、珠宝行业贷款、供应链金融等,把“小”做到极致,才能实现“美”。
二、模式转型,P2B或是上乘之选
上文所提到的P2P初始模式的弊端,是目前整个P2P行业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P2P的风控之所以差,一是个体借款用户流动性极高;二是平台自身及合作机构的风控能力羸弱。因而直接导致了P2P行业坏账率高企,且风控成本越来越高。
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逐渐认识到了P2P的这种先天不足,开始在P2P主模式的基础上,开发出其他的新模式。目前,广义的P2P概念下,已经衍生出了P2B、P2C、P2N、P2F等细分模式。其中,又以P2B模式为较主流的衍生模式。P2B主要做的是企业的融资业务,企业借款相比个人借款,在风控上更好把握。第一,成规模的企业,不论是资金往来,还是债务状况,都有据可查,不至于出现P2P式乱象丛生的借贷市场;第二,部分主流P2B平台的项目来源于实力强大的国有金融机构,由国有金融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及提供担保。在资产交易端,P2B有效地规避了个体借款用户可能产生的信用违约风险;在项目端,P2B平台对接国有金融机构,既节省了风控成本,又能够规避不良项目风险。目前,国内的P2B平台不到500家,可以说市场大有可为。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模式上的细分也不失为避开巨头的明智之举。
三、携手电商,借力大数据
之所以说互联网金融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是因为整个互联网金融的业态还尚未打造起来,不管是互联网支付也好、互联网理财也好、虚拟货币也好,都只是互联网金融的冰山一角。
重要的是,这些主流业态极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以形成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而我们缺少的重要一环,正是电商,以及他们手握的大数据。电商通过实时的商品交易,能够长期记录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并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能够直接帮助互联网征信的展开。
为什么P2P行业的风控成本高?原因很简单,受困于整体征信环境,平台难以低成本获取用户征信记录,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却难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征信,还得依靠小贷的传统征信手段。比如阿里小贷的风控模型就是依托阿里帝国的大数据所建立起来的,所以才能实现低成本放贷,从而让借款方获得低成本融资。目前,业内也有不少平台与电商展开或多或少的合作,于平台而言,如果能够借力于大数据,意味着交易成本、放贷成本、融资成本都会降低,从而达成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