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新能源公交车、污水处理系统……许多新建或新投入运营的绿色项目背后都能看到租赁公司的身影。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积极融入经营管理之中,凭借“融资+融物”的产融结合独特优势,做绿色金融的践行者,主动加大绿色租赁布局范围,加快绿色租赁模式创新。可以说,“绿色”成为租赁行业2021年的关键词。
服务绿色发展 机构参与度高
回顾2021年,租赁业内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租赁项目、融资计划、合作意向纷纷加速落地。
4月16日,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银金融租赁”)率先发行了全国首单非银机构“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债券通),发行规模达20亿元,募集资金投向风力、水电、太阳能项目等绿色产业,并明确披露碳减排等环境效益信息。
7月,为融资项目方、租赁公司与银行提供对接平台的全国首个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在广东南沙正式上线,在实现项目融资的同时,基于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融资租赁服务模式,探索建立融资租赁费用与碳排放量挂钩的浮动机制。
11月,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租赁”)与京东方能源科技旗下3家全资子公司合作落地了1.2亿元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融资租赁项目,该批电站总装机规模达到了34兆瓦。
事实上,上述提及的苏银金融租赁与中信金融租赁也是近年来重点布局绿色租赁并将其发展为专业化、特色化绿色租赁金融服务品牌的公司,相关业务已初具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苏银金融租赁在绿色金融领域累计实现租赁业务投放额达541亿元,绿色金融租赁资产余额为301.59亿元,占全部租赁资产余额的47.64%。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信金融租赁已拥有光伏、风力电站180余座,绿色租赁业务余额达296.63亿元,占总余额的62%。
把握市场机会 业务投向明确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几十年将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竹磬认为,“这给融资租赁行业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机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市场空间大、成长性高,是融资租赁的理想选择。”
融资租赁工具因其独特优势,既能在相关设备、系统、基础设施上为绿色产业提供保障,又能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然而,如何选择适合的绿色项目和合作企业,如何搭建交易结构以及如何控制项目风险,成为融资租赁公司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针对二氧化碳排放较高的行业,如火电;或对环境污染危害较大的行业,如燃烧化石能源的汽车行业,其碳减排需求为租赁公司在清洁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以及绿色数据中心等绿色产业拓展融资租赁的“低碳”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对目前碳金融服务尚未覆盖到的下沉市场中企业在绿色装机设备、生产线等方面的需求,可以利用租赁制度优势,围绕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提出的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产业,以租赁公司自身积累的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来提供绿色租赁服务。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称,尽管新能源租赁业务规模不断攀升,不少大型的能源企业、风电与光伏设备制造商与头部的金融租赁公司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但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推进,新能源领域融资需求预计将逐步扩大,与此同时,受行业政策、市场格局等因素影响,融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绿色租赁市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正视存在问题 加强政策扶持
回顾2021年绿色租赁的发展,租赁公司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最核心的就是为低污染、低排放行业企业提供设备租赁业务。然而,还需看到的是,绿色租赁业务量较高的期限错配也进一步增加了租赁公司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
为确保资金流畅通,解决期限错配问题,今年以来,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租赁公司在开展绿色租赁服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国家对“低碳”业务的优惠政策,积极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或ABS等方式获取资金。
除期限错配问题突出外,在与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开展业务时,租赁公司还要面临承租人可能违约的风险。租赁公司需要合法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同时,以优质资产做抵押,或要求其提供股权质押。此外,也可以利用其控制的资产实施救济,从而有效控制项目风险。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缺乏统一的绿色租赁标准与足够的政策激励是影响租赁公司开展绿色租赁的关键因素。此外,在绿色租赁资产处置中还存在估值难、渠道窄、成本高、退出难等困难,特别是因绿色租赁资产转让的交易对手有限,且转让成本较高影响了部分租赁公司业务开展的积极性。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可以加大绿色租赁政策扶持力度,对经营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或补贴;鼓励租赁公司通过SPV股权转让等方式,增加资产交易和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