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视界注:二维评判法与巴塞尔内部评级有关文献。虽然是从商业银行风控角度去论述的,但是在某些层面,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同样适用。 |
授信决策是商业银行最复杂的决策行为,它直接连接着客户营销、授信决策、贷款定价、收益核算等环节。由于商业银行考核目标的多元化,又将授信决策与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收入等关联在一起,“乱花渐欲迷人眼”,授信决策逐渐演变成很多问题的焦点,有时反而忽视了授信决策本身所依据的基础。但是如果把这些环节割裂开来,又将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所适从的境地。因此我们要运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将授信决策连接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在营销和管理流程中设立统一的指导标准。
从总体上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着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UL)。就授信业务而言,预期损失是贷款业务所带来的风险资产损失均值,可以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加以弥补,属于授信业务成本,并抵销净利润。在具体核算上:
商业银行的授信决策应以将预期损失率控制在股东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为标准。违约概率PD所映射的客户评级、违约损失率LGD所映射的债项评级构成了商业银行二维内部评级体系。内部评级体系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一个核心。在内部评级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商业银行授信决策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客户营销、贷款定价和收益核算等环节中。
在授信决策中,对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客户,一般也是各家银行纷纷争抢的优质客户,银行可通过适当降低授信条件(同时也降低了债项评级),以增强银行争抢该客户的竞争力。对于信用评级较低的客户,应通过增加有效风险缓释手段提高债项评级,从而降低该客户的预期损失率,在预期损失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向更多的目标客户提供授信支持。商业银行以前往往按照信用评级来制定授信准入门槛,这种做法并不精确,不能全面反映一笔授信业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建立这样一个二维的评判标准对银行在授信营销中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客户经理可以按照以上要求修改和完善授信方案,并对授信方案的优化程度进行精确的量化评价。
如银行设定预期损失率EL≤0.1%是积极支持类业务,如下图一所标的左下方绿色区域,银行应该为属于该区域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比如设立积极支持类业务快捷授信审批通道、扩大较低风险授信业务审批权限并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优惠的服务报价等。
如银行设定违约损失率EL≥5%是禁止准入和退出类业务,如下图所标的右上方红色区域,那么银行将直接拒绝属于该区域的客户,给予客户经理明确的授信指令,一方面避免无谓的浪费审批通道资源,增加银行审批压力;另一方面如果客户经理一定要争取该客户,必须增加两项评级等级从而达到增信的目的。在信用评级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追加有效抵押、保证条件等风险缓释手段来增进债项等级,从而降低违约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EL∈(0.001,0.05)的中间区域,是银行应集中进行分析和调查的业务,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审批的重点集中区域。按照预期损失率的高低排序,我们可以将中间区域进一步细分为限制支持、谨慎支持、选择支持等。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久以来困扰经济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一般都比较低,很难通过银行的授信准入门槛。由于中小企业可供抵质押的资产不多,增信手段主要落实在取得资信较高的有效担保上。而随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实力不断增强,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和作用日益增强,将专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作为中小企业有效增信手段,从而提高债项评级等级,已越来越被商业银行所接受。
一笔通过授信审批的贷款业务,银行应该给与客户多少利率水平的报价呢?如果贷款利率定的比其他银行高,或者超出客户的承受能力,客户就不会接受,那么他就不会来使用你的贷款,银行无法赚取利息收入,之前营销客户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如果利率定的低了,银行利息收入将减少,甚至可能会亏损。贷款报价应该包含银行的资金成本、经营成本,还应该达到弥补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的要求,因此:
在不考虑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变化情况下,如果一笔贷款违约风险暴露等于贷款金额,那么贷款定价则取决于预期损失率EL%。当EL%=0时,银行预期损失率为0,银行的贷款业务不承担任何风险,理论上银行最低的贷款利率只需要能够弥补其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当EL%=1时,银行预期损失率为100%,银行承担全部的损失,这样的贷款业务当然会被银行拒绝。EL%值越大,表示银行承担的风险越大,银行所要求贷款利率也越高。但在实务中还有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商业银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对一些高风险的客户,即使客户愿意承担的利率很高,银行也应拒绝放贷;二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有所限制,从2004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
假设RL(x)为银行贷款利率,Rd、Re分别表示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EL(x)表示预期损失率,R1、R2、R3为从高到低的三个贷款利率报价,商业银行应根据这三种不同利率报价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当贷款报价RL(x)<(Rd+Re)+EL(x)时,银行贷款利息收入不足以弥补各项成本支出,造成亏损,银行应该拒绝该客户的贷款申请。如果是老客户的两项评级急剧下降,EL(x)值大幅度上升,银行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压缩该客户的贷款份额直至完全退出。造成两项评级下降的原因很多,比如财务状况的恶化,抵押物的灭失或贬值,担保条件的弱化等。在实务中,经常有些客户经理出于客户的压力要求银行放弃抵押或保证的授信条件,以前我们很难量化评价这样的要求。现在我们可以计算一下预期损失率的变化情况,如果预期损失率增加了,在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理应相应的同等提高贷款利率报价,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对该客户的盈利水平不变。e
当贷款报价RL(x)>(Rd+Re)+EL(x)时,银行逐步开始盈利,此时银行应根据盈利的不同状况,制定差别化的营销模式。按照利率水平从低到高为(Rd+Re)+EL(x)<R3<R2<R1,R3属保本定价,R2属盈利定价,R1属撇脂定价。
当(Rd+Re)+EL(x)≤贷款报价RL(x)<R3时,银行贷款业务微利。此部分客户在银企关系中占据一定的强势地位,具有一定授信条件和贷款利率谈判能力。在金融竞争白炽化的今天,商业银行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报价都被压得很低。在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银行这在部分客户上取得盈利相当艰难。这类客户大多是风险中等的大型企业,信用评级不是很高,但却不愿意提供较好的抵押担保条件。
当R3<贷款报价RL(x)≤R2时,银行盈利增多,应该加大营销该类客户。这类客户应属于银行的核心客户群,各行业、各规模的企业都有,是银行利润的主要贡献者。
当当R2<贷款报价RL(x)≤R1时,银行盈利丰厚,应积极争抢该类客户。这类客户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损失率极低的优质客户,在行业和市场中居于强势的领先地位,但这类客户往往会选择成本更低的直接融资渠道,容易发生脱媒现象或转换合作银行,银企关系不一定稳固。另一种客户预期损失率稍高,但银行在银企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具有较强的贷款定价能力,银行贷款收益远超过预期损失,如部分优质的中等规模客户,这部分客户应该成为银行拓展的重点。
下面我们以一家连续两年经营亏损的客户为例,来进一步阐述利用二维内部评级的方法如何对该客户进行授信决策?我们首先从内部评级所涉及的指标体系中寻找答案,其核心思想是考察客户经营性现金流、产品技术前景及股东实力等信用评级指标、风险缓释手段等债项评级指标,从而确定对该客户的授信定位策略和贷款定价策略,见表一。
表一 亏损客户授信决策分析表
指标/情景 |
现金流分析 |
产品技术前景 |
股东实力 |
风险缓释 |
授信定位策略 | 贷款定价策略 |
1 | 经营性现金流为正,且金额较大 | 看好,且政策支持 | 强,继续增资 | 强 | 增 |
基准
利率 |
2 | 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 看好 | 强 | 强 | 持 |
小幅
上浮 |
3 | 经营性现金流为负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减 |
上浮
较多 |
4 | 经营性现金流为负,且金额较大 | 一般,且趋势下降 | 一般,或股权关系复杂 | 较弱 | 退 |
大幅
上浮 |
情景分析:该客户的亏损是策略性的,比如某些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前期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较大所造成的亏损,但该客户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数,而且可能金额较大。如果该客户的产品前景看好,具有雄厚的技术优势,股东实力很强,且不断增资,银行还能争取到较好的风险缓释手段,那么我们完全有信心给该客户继续增加授信总量,并且维持较低的贷款利率报价。
其他情景分析如表一所示。其中情景二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的销售量还没有很大的起色,还处在生产磨合或市场开发阶段;情景三常见于引进国外先进成套生产线的企业,本身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今后的发展前景一般;情景四常见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一些新加入者、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高度依赖财务杠杆投资的企业等,银行应及时退出,避免介入。
通过对此类指标的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该客户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在业务营销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财务核算部门之间形成统一的指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