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如何做尽职调查
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最终处置方案的曲折博弈使得市场对信托产品风险的担忧骤增。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发表了这样的质疑:发行方在推出这个产品之前,有没有对相应的融资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尽职调查?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多只信托产品就爆出偿付问题,在信托业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收益产品伴随的信托公司的尽职调查能力也不断引发追问。曾在五矿信托担任过信托经理的王可曾向记者透露了信托公司的尽职调查过程。在王可看来,相对于尽职调查,“找项目”是各家信托公司的重中之重,而在所谓的尽职调查中,“粗放”二字更是贯穿全过程。
“找项目”是信托公司工作重中之重
据了解,目前信托产品几乎完全是项目主导,销售至上,调查研究能力成为其次。
“找项目发信托项目成了各信托公司的重中之重,”王可表示,信托公司的激励机制多在信托产品前端,即找项目端,从信托公司的人员构成便可知一二。
“一家信托公司,信托项目经理约占据一半以上,其职责就是不断开发和培育项目源、制定发行销售方案并部署实施、拜访的形式开发高端客户等。”王可称,而信托产品的研发人员,其职责几乎相当于信托项目经理。
以一家信托公司的招聘要求为例,信托项目经理岗位职责主要是编制高端客户的市场配置方案、分析不同客户的类型及其需求、合理调整投资配置、向渠道推荐投资品种引入外部代销产品等。
“而信托项目经理不同于券商投行,没有类似保荐一样的资质考试。这就使得信托人员的专业调研能力无法与其他比拟。”王可称。
“尽职调查”成信托机构“软肋”
所谓尽职调查指的是信托产品各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后,经协商一致,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就本次信托相关的各类事项开展的现场调查、信息收集、资料分析等一系列活动。
“找到项目后就是设计信托计划,调查一下企业财报、经营情况,看看有没有回款风险,只要风控过关就可以。”王可表示,但大部分信托公司的尽职调查项目极为粗放,调研人员并没有真正做到位。“比如,要求现场调查,部分信托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并不是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很多时候都在家写‘自制报告’;另外,调查表格也极为粗略,就几页纸,与券商的报告的精准和反复调研没法比。”王可表示。
据业内人士透露,“粗放”还表现在对其财务状况的调查上。
“信托公司在做尽职调查时,调查财务状况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分析公司最近三年度及近期(最近月报或季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针对发现的‘可疑点’向调查公司要求提供材料并对此做出分析;二是通过银行征信系统查询。”中融信托内部人士刘玉祁向记者表示。
“比如,山西与内蒙古的多数煤矿都涉及民间借贷,但信托公司在做尽职调查时很难发现这些负债。私人借贷具有隐秘性的特点,有的企业及其关联公司账外民间融资没有列入其公司财务报表,尽职调查人员从技术层面上几乎无法发现。”刘玉祁表示,但信托调研人员深知行业潜规则,对于或有负债等财务问题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此,王可也表示,尽职调查成为目前一些信托机构的软肋,更成为一些信托计划“破裂”的“地雷”。
事实上,投资人在购买信托产品时,除合同外,就只有一份PPT推介材料,并没有相应的尽职调查报告。
对此,王可表示,信托产品属于私募项目,尽职调查报告没法和券商对上市企业公募报告那样,一一逐笔分析,层层深入。
经济下行下信托产品应加强风险防控
“对很多项目的尽职调查做得不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风险容易暴露。”王可表示。
2月13日,信托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信托资产总规模达到10.91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从资金信托的投向领域来看,投向房地产的信托余额1.03万亿元;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余额2.90万亿元;投向其他领域的信托余额1.47万亿元。
而今年更是信托产品集中兑付的一年。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共计有8547个信托产品将到期,总规模达到12733.06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房地产信托规模预测大致保持平稳,但是无法如期兑付的产品或将继续上行;矿产资源信托也将迎来兑付高峰年。
有媒体统计,2012年以来媒体报道的出现违约风险的信托产品共有20款,其中13款产品集中于房地产领域,5款集中于工商企业,2款产品涉及煤矿能源。
“有些行业极具特殊性,比如煤炭钢贸,设立产品之初,煤价行情和现在相比差别非常大,行业市场风险始料未及。”华澳信托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预备提前量做好风险防控尤为关键。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有必要暂停新项目发行。等待监管部门调查排查结束后,再决定启动发行与否为妥。
事实上,监管层正在推动信托产品登记系统的建设,由信托业协会来协调主导,主要是搭建一个系统,将信托产品的要素进行登记,令信息更加透明,风险披露更完善。
在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师李旸看来,通过建立这一系统还可以完善信托行业整体数据,目前信托产品的数据比较笼统,不够细致。该系统建立后,不仅可以让监管层掌握的情况更全面,同时也可以让信托公司自身的业务发展更规范。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 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