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者调研,由于远期锁汇等外汇套保操作成本较高,很多小微企业一般会将外汇先存在商业银行,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结汇。但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小微企业不得不加快结汇步伐,以防结汇损失进一步扩大。
“我们的流动资金就100多万元,9月底人民币持续升值后,我就存着美元不兑换,手上一度有十几万美元,但11月底迫不得已兑了”, 一家东部沿海地区小型家居产品出口型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作为小微出口企业,流动资金就100多万元,“再不兑,手里没钱不说,损失还越来越大,承受不住。”
上述负责人还进一步向记者直言,小微企业流动资金本来就少,很难使用那些“高级工具”,“就每天关注汇率,等时机好的时候赶紧兑换”。
终于,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两个多月后,小微出口企业群体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好时机”。12月9日,央行再度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后,人民币应声下跌。
“这两天小微出口企业的紧急结汇需求明显增多”,多位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有些小微企业还将之前留存的美元头寸一次性结汇。
一家华南地区小型玩具产品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人民币下跌后赶紧去银行办理了一次结汇,“因为我们是小微企业,流动资金本来就不多,要是不趁着这次机会卖出去,再升回去可就更难了。”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还了解到,即便是一些采取了汇率避险措施的出口企业,鉴于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也只是“浅尝辄止”。“我们会根据应收款账期做远期锁汇,不过只是基础的远期业务,没有做期权产品”,一家华南中型装备制造出口企业财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对资金流动性要求比较高,从风险的角度考虑作出相应选择。不过,她也向记者表示,如果银行方面推出合适的产品,“我们都愿意尝试”。
事实上,一直以来,为了助力小微出口企业汇率避险,商业银行也在做相应努力,并陆续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服务。
“我们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外汇管理手段,持续培育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一家东部沿海地区城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于中小微出口企业因成本原因不做远期的情况,该行通过专项额度支持减轻保证金压力。针对经营稳健、主营业务稳定的企业提供综合授信额度或具体产品交易量额度,可专项用于包括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外汇掉期等在内相关汇率管理产品,予以免除现金保证金,有效降低企业操作衍生业务的资金成本负担。“此外,我们还与市级融资担保公司积极合作,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首办户,给予远期保额度的支持,免除企业保证金压力。
招商银行招银避险服务有关人士也向记者介绍称,该行基于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结合出口型企业的未来订单现金流、持有外币收入规模、应收账款规模,综合运用押汇融资、远期结汇套期保值工具、期权产品为出口型企业定制套保策略,结合市场变动推演企业财务变化的各种情景,在满足企业汇率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将主营业务的汇兑损益锁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中小出口企业,我们搭建了电子化交易平台,帮助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便捷性。另一方面,我们也正在研究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授信支持方案,通过减少中小企业汇率避险中的资金占用,降低其避险成本。”
小微企业如何“止痛”?
所谓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是指对汇率风险进行财务中性管理。理论上讲,对于所有类型的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原则都是相通的。但在具体操作中,因为自身能力和资源差异,大型出口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对汇率避险在态度和诉求方面有所差异。
“对于大型出口企业来说,汇率避险可能会制定套期保值比例的策略,按比例进行汇率避险;而中小企业则希望对全部的贸易现金流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上述招银避险服务有关人士表示。
上述城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大型进出口企业人员专业素质高,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相对成熟,内部有较完善的汇率避险机制,以订单成本锁定为出发点进行风险规避。而中小微企业相对来说理念较薄弱,尚未建立汇率避险的机制,是否锁汇、何时锁汇相对较随意。希望通过主观判断博取好价格,汇率追涨杀跌较明显。
对此,他建议,在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出口企业要牢牢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不赌汇率涨跌,以订单为基础,借助远期、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套保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聚焦主业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我们建议中小微企业首先不要恐惧汇率双向波动,能够充分地识别和认知企业经营中的汇率风险。其次,企业应当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财务管理理念,积极开展贸易订单项下的汇率风险管理。再次,是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上,尽量使用简单便捷的产品进行套期保值。”上述招银避险服务有关人士表示,该行已在企业网银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远期套保工具,满足企业订单管理的需要,企业可根据订单变化随时调整交割时间,做到财务上和主营业务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