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差
通常,金融行业内所说的利差,全称为利率之差,简称为利差。具体是指A利率和B利率之间的具体差额,用百分比来表示。例如,A公司从银行贷款的利率为央行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则该利率为:央行基准贷款利率 x (1+10%)。A公司拟将该笔资金全部投入到B公司的某项目中,则可假设B公司从A公司融资用到的央行贷款基准利率比A公司从银行融资用到的央行基准利率多上浮5个百分点,则最终B公司的最终融资利率为:央行基准贷款利率 x (1+15%)
最终的利差为:4.35% x (1+15%) - 4.35% x (1+10%) = 0.217%
另外说明:利率有很多种,不同的公司或者内部还有自己的口径或者标准,仅供参考。
通过资金总额和利率,就可以计算息差了。但是利息的计算有很多种方式,因此利差这个指标并不能反映业务的最终收益情况。
备注:不少同仁将净利差简单的称呼为利差,这点需要注意。
二、息差
息差,主要是指投资利息收入与融资利息支出之间的利息差,息差更倾向于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一种数量,使用货币单位来表示。
在利率已经得知的情况下,通过计算融资利息支出和投资利息收入之间的差额就可以得出息差,一般情况下对投资者(出租人)来说,息差越大越好。
三、净利差
净利差(Net Interest Spread,NIS):是指金融机构的净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除以总资产或生息类资产。净利差是一般金融机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净利差 = 利息净收入(利息收入 - 利息支出)/ 总资产
用 rL 表示加权平均贷款年利率,rD 表示加权平均存款年利率,假设生息类资产(总资产)和付息类负债(总存款)均为 A,同时假设不良贷款率均为 B。rN 表示加权平均净利差。
加权平均净利差 = [ rLA(1-B) - rDA ] / A = rL(1-B) - rD
银行净利差是银行存贷款的利差;或者银行吸收储户存款和上存央行/上级行的利差。
四、净息差
净息差的意思就是:利息收入以及利息开支之间的差额除以盈利资产平均值。
净利差与净息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净利差代表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成本与资金运用的收益之间的差额,相当于毛利率的概念,而净息差代表资金运用的结果,相当于营业利润率的概念。
净息差 NIM(net interest margin)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
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
净息差 NIM(net interest margin):净息差其实是净利息收入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即净利息收益率)。
净息差=净利息收入 / 平均生息资产规模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 平均生息资产规模
=(平均生息资产规模 × 生息率 - 平均付息负债规模 × 付息率) / 平均生息资产规模
=生息率 - (平均付息负债规模 / 平均生息资产规模) × 付息率
净利差与净息差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数量关系上,二者可大可小,原因就在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与平均付息负债规模孰大孰小。如果您翻阅上市银行年报,您就会发现净息差总是大于净利差,原因是平均生息资产规模大于平均付息负债规模,道理很简单,生息资产不仅仅来源于付息负债,还有部分来源于所有者权益,或者说资本净额。以工行和建行为例,工行2007年平均生息资产规模为80294亿元,平均付息负债规模为74807亿元,缺口有5487亿元,而工行资本净额为5767亿元。建行2007年平均生息资产规模为60649亿元,平均付息负债规模为56499亿元,缺口有4150亿元,而建行的股东权益总额为4223亿元。不难理解,上市银行分行层面净息差要小于净利差了。
几个简单结论:
1、净息差主要由净利差决定,但受生息资产规模与付息负债相对规模的影响。
2、生息率主要看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和证券投资平均收益率,前者与公司贷款期限结构密切相关,也与消费贷款结构和占比有关,后者与债券投资水平有关,及债券的品种配置和期限配置能力。
3、付息率主要看存款结构,定活比是个关键指标。
4、存款结构可为的空间不大,主要看市场环境,因此净息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贷款报价,报价越高,净息差就有可能越高。
五、净利息
五、净利息差
净利息差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按平均收益率與平均成本率之間的差額計算。平均收益率是按利息收入除以生息資產平均餘額計算。平均成本率
是按利息支出除以計息負債平均餘額計算。
六、净利息收益率
净利息收益率 = 净利息收入 /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七、毛利差
毛利差=生息率 - 付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