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法律

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与裁判规则

關注我们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与裁判规则

首页 > 融资租赁法律 > 租赁法律

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与裁判规则

2015-07-22 待查证租赁视界次阅览

编者按:《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该规定制定了可得利益损失的基本规则。

本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就《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聚焦合同法律适用问题推动商事司法审判发展——就合同法司法实务问题访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整理了可得利益损失在认定、裁判以及举证责任方面的具体规则,与您分享。

可得利益损失的类型及计算标准:

类型一:生产利润损失

对于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等买卖合同中,因出卖人违约而给买受人造成的可得利益损失。

根据延误的生产期限与平均经营利润或通常市场条件下利润率等可比利润率进行计算。

类型二:经营利润损失

对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同以及提供服务或劳务的合同中,因一方违约造成的可得利益损失。

根据履约期限的平均利润来计算违约期间的经营利润损失。

类型三:转售利润损失

对于先后系列买卖合同中,因原合同出卖方违约而造成其后的转售合同出售方的可得利益损失。

根据转售合同价款与原合同价款的差额,再扣除必要的转售成本进行计算。

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规则

规则一:可预见性规则

可得利益不应超过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的损失。

如果违约方的预见能力高于社会一般人的话,可以按违约方的实际预见能力来确定赔偿范围,但该特殊预见能力应当由守约方来举证。

规则二:减轻损害规则

守约方不得就其本可以采取合理措施予以避免的损失获得赔偿。

对于守约方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首先应根据守约方采取减损行为时的情况加以判断;其次要看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而不应拘泥于客观结果。守约方为采取合理的减损措施所支出的费用应当由违约方来承担。

规则三:损益相抵规则

守约方因对方的违约行为而获得利益时,其所能请求的实际赔偿额为损失减去该利益的差额。该规则旨在确定守约方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净损失”。

可以扣除的利益通常有两种,其一是因标的物的毁损而发生的新生利益;其二是指原应支出、但因损害事故的发生而免予支出的费用,如某些税费、商业保险金、社会保险金、以新替旧中的差额、毁损物件的残余价值等。

规则四:过失相抵规则

受损方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时,其应当对自己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部分承担责任,法院应当在该范围内减轻违约方的赔偿责任,但是受损方的过失行为必须是损害发生或扩大的共同原因。

综合以上四个规则,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可得利益损失赔偿额=可得利益损失总额-违约方不可预见的损失-非违约方不当扩大的损失-非违约方自己过错造成的损失-非违约方因违约方违约行为获得的利益-必要的交易成本

可得利益损失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违约方举证责任包括:

非违约方没有采取合理减损措施而导致损失扩大;

非违约方因违约而获得利益;

非违约方有过失。

非违约方举证责任包括:

因违约行为所遭受的可得利益损失总额;

所遭受的可得利益损失是违约方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也可以由人民法院自由裁量);

必要的交易成本。

可得利益损失认定的除外情形:

在以下三种情形中,不能适用上述可得利益的认定规则:

1.《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欺诈经营情形。

《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当违约方违约存在恶意欺诈的情况下,并不适用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规则,而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双倍赔偿的规定。

2.因违约导致人身伤亡、精神损害等情形时,适用侵权行为法则。

3.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约定了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时,应当按照当事人约定的计算方法认定。(此条说明合同对可得利益损失的准确约定是多么重要)

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