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离职经济补偿知识
2016-02-09 周茂群梅森律政次阅览
导读:随着劳动合同法施行多年,劳动者已经非常具有劳动权利意识。很多劳动者甚至已经基本了解劳动法法规中关于经济补偿的一些规定。虽说是劳动法常识,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的适用情形和计算标准,对很多劳动者来说,仍然是复杂而无序的。今天梅森律政就劳动法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收集和解释法律规定,刊成此文,同订阅用户朋友们分享。
目录:
一、解除劳动合同可获得经济补偿的16种情形
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
1、经济补偿一般情形的计算方法
2、工资过高的经济补偿计算方法
3、2008年前后经济补偿的计算规则
三、计算经济补偿的常见误区:N+1
四、经济补偿的征税问题
一、解除劳动合同可获得经济补偿的16种情形
在下列劳动合同解除、终止或无效的情形中,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其中第1-8项是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第9-15项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第16项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因此解除合同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因此解除合同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因此解除合同的;
(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因此解除合同的;
(6)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劳动者因此解除合同的;
(7)因用人单位过错,致使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
(8)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
(9)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因此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或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后解除劳动合同的;
(10)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因此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或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后解除劳动合同的;
(11)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因此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或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后解除劳动合同的;
(12)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13)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后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要求续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
(14)用人单位宣告破产致使合同终止的;
(1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导致合同终止的;
(16)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计算方法
1、一般的算法,遵循以下规则: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前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用公式表达就是:
经济补偿=在职年限×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
需注意,这里所说的工资,应当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有些用人单位仅以基本工资或最低标准工资作为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是不合法的。
举例:张三2008年1月1日入职深圳A公司,2013年4月30日因公司裁员而解除了劳动合同;张三在2013年4月30日之前的十二个月的工资总收入为72000元。由以上条件可知,张三在公司的在职时间为5年4个月,计算经济补偿的在职时间为5.5年;他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为6000元。那么张三的经济补偿为:
6000元/月×5.5月=33000元。
如果张三是在2013年7月31日被裁员的,那么张三的在职时间为5年7个月,其计算经济补偿的在职年限就是6年。若张三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仍然6000元,那么他的经济补偿为:
6000元/月×6月=36000元。
2、劳动者月工资过高的经济补偿算法,遵循以下规则: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举例:因为2008年之前的在职年限,在计算经济补偿时,适用08年以前的规定,所以,尚不能举出现实中能适用此情形的例子。那不妨举一个未来的例子:
假设2022年,现行劳动合同法仍然适用,且未对本项计算规则进行修改。李四2008年9月1日入职深圳B公司,2022年8月31日因其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李四在2022年8月31日之前十二个月的工资总收入为480000元;假设深圳市2021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2000元。
由以上条件可知,李四在公司的在职时间为14年;他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为40000元,高于深圳市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的3倍。
所以计算李四经济补偿的工资基数只能是深圳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三倍,且他计算经济补偿的在职年限只能为12年。那么李四的经济补偿为:
12000元/月×3×12月=432000元。
而不是40000元/月×14月=560000元。
3、2008年前后经济补偿的计算适用不同的规则,应当分段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7条规定,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补偿年限从本法施行之日即2008年1月1日起计算,2008年1月1日之前的经济补偿问题,依照2008年1月1日之前的规定执行。所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是分段计算的。劳动者在2008年之前的在职年限,在新法实施后,可能不能作为计算经济补偿的在职年限。2008年之前关于经济补偿的规定,主要为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其中的主要规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记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阅,现在只以两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举例A:王五2006年9月1日入职深圳C公司,公司直至他离职时都未给他缴纳社会保险费,2008年12月29日,王五以公司未给他购买社会保险为由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已知王五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7000元。
因为2008年之前,并未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就能获得经济补偿,所以,王五以用人单位未购买社会保险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其计算年限只能从2008年1月1日起计算。所以他的经济补偿为:
7000元/月×1月=7000元。
举例B:赵六1993年1月1日入职深圳D公司,2010年3月15日,由D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经双方协商后,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已知赵六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为5000元。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在职年限每满一年向劳动者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但根据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赵六从1993年到2008年已经有15年的在职年限,但根据2008年之前的规定,赵六在2008年之前的在职年限只能补偿12个月工资。
所以,赵六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为:
5000元/月×2.5月+5000元/月×12月=72500元。
三、计算经济补偿的常见误区:N+1
很多人认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除了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外,还应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解除合同的“代通知金”。这种理解即为很多人认为的“N+1”算法(N指在职年限)。事实上,这种理解并不完全正确,适用“代通知金”的情形,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以下3种:
a.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因此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或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后解除劳动合同。
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因此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或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后解除劳动合同。
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因此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或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后解除劳动合同。
也就是说,只有在用人单位以上列事由解除劳动合同,且没有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的情形下,劳动者才可以要求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代通知金”,即适用所谓“N+1”补偿规则。其他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不适用“N+1”规则。
四、经济补偿的征税问题
﹝2001﹞157号)文件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一般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但如果该经济补偿收入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超出部分的数额须按照《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征税方法为:
一次性经济补偿超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对于被征税的劳动者,其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和地方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企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所以,因企业破产导致合同终止而取得的经济补偿,无论补偿数额多大,都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举例:钱七1997年入职深圳E公司,2014年7月20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在缴纳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后获得的经济补偿余额共计500000元。已知深圳市上年(2013年)在职职工平均年工资为62619元。因为钱七的经济补偿数额已经超过深圳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所以他在扣除免征额后应纳税的部分数额为:
500000元-62619元×3=312143元。
因为钱七在E公司的工作年限超过了12年,只能按12年计算,所以钱七相当于在12个月内取得了总计312143元工资。所以钱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应该将312143元分为12等份按工资、薪金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每等份月工资的数额为:
312143元÷12≈26012元。
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缴税率,钱七每等份月工资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623元,共12份,所以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总额为:4623元×12=55476元。(完)
免责声明
-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篇企业合同管理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