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产业股权投资的痛点如何“破”?
2016-02-08 次阅览
很多同业朋友来取经,向小编请教:看了很多军工企业,很是痛苦。一看不懂商业逻辑,二不知真假、无从判断,三没有系统性的判断规律,更谈不上风险控制。一定要让小编分解分解。其实小编觉得,做好军工产业投资,无他,唯有深耕才是硬道理。军工产业投资领域,领导介绍、背靠大型院所的粗暴项目开发失灵了,投行背景、传统PE的半月十天的尽职调查方法无效了,简单包装、粗放并购的管理方式过时了。这也是为什么同业中,让小编看的过眼的军工产业投资团队屈指可数的原因了。
我们认为,丰年资本做好军工产业投资,有三大杀手锏,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理念。三大利器缺一不可,否则将误入歧途。
理念一:透彻理解国防军工建设需求。
深度理解的基础,源于长时间浸泡和经验总结。道听途说、阅读研究报告、简单走访、十个八个的尽职调查、或者东拉西凑专家渠道很难在一两年内解决产业认知瓶颈。军工产业具有较为特殊的保密性、严肃性的特点,只有长期跟踪、深度浸泡和总结,方可系统做好军工产业投资的分析、判断和决策。丰年团队在军工产业领域 长期浸泡了四年时间,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厚积薄发。仅在刚过去的一个月,我们就新添了四家投资案例,个个精美,堪称经典。
理念二:强化技术与市场双线评估优势。
由于产业高资本回报、强市场需求,很多企业涌入国防军工领域,历史证明,虽前赴后继,但绝大部分企业最终会折戟而归。原因有三,其一,源于对于国防军工产业需求的盲目认识。我们很多企业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认为“我有研究所孵化了某种技术,可以用于军工领域”,“我有一项防弹衣领先技术,可以替代目前军 工某应用”,“我有好产品,一定有军方来买”,具有这些想法和思路的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但其折戟的概率往往也很大。任何市场经济,都离不开供需匹配的基本原则。不是你有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军工产业尤其如此,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需要什么。过于强调技术,而忽略了市场的适配性。 这是为什么诸多大型研究院、高校、智囊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储备了大量技术、产品、工程,但产业化甚微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国防军工不是一个大箩筐,单凭技术即希望去孵化市场的逻辑行不通。同时,我们也经常看到有部分基金以军民融合为名,为并购而并购的拼凑投资,违背市场逻辑的投资,最终免不 了秋后补交学费。原因之二,“我有军方关系”,“我是大所出身”,甚至自居“我是大型科研单位”,有关系即可突破市场的片面认识,害了又一批拟进入军工领域的企业或者项目。有数百家军工科研院所,上千家国有单位。可谓人人有渠道、个个有关系。关系,在庄重、严肃的国防军工建设使命面前,可以锦上添花, 但绝不是唯关系至上。原因之三,耐不住长跑。很多人认为军工属于冤大头,不差钱,大手笔。没错,军工产业确实是不差钱,也是大手笔,但军工需求绝非冤大头,一项好的技术和产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产品研制、市场验证、客户需求明确、准入资质批准、软硬件配套验收环境衔接,方可最终获得批量化采购,可谓是一 项时间、资金、技术、耐心相结合的系统性工程。
能够对于军工产业技术和市场,进行充分的双线评估,是衡量一家军工产业投资机构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基于此,丰年资本更把投资重心放在发掘拥有核心技术同时又拥有充分市场化能力的优秀成熟军工企业。
理念三:正确的投资时点。
掌握时点的能力,一方面来自丰年对于产业、市场需求、企业质地的深刻认知,一方面来自丰年资本对于拟投资企业的深度增值服务能力,包括产业服务、资本服务和管理服务。一般地,一家通过技术孵化进入军工产业的企业,从技术沟通到最终呈现批量采购,一般需要6-8年时间。而丰年资本投资的军工项目,大多数都已经实现列装和批量生产或即将列装,这也意味着在投资当年或次年就能实现较好的盈利。很多出资人也与小编咨询,一些同行机构发起了5-7年期的军工产业孵化基金,希望联合级产学研院所,通过技术和产品孵化,推向军工市场,进而通过资本市场变现,咨询小编怎么看。小编着实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小编估计最终只能 并购给上市公司炒一把概念了,因为基金到期时,这些现在还处于技术孵化计算和产品孵化阶段的项目还没有走完批产流程。而且这些技术日后的时间进度及商业化前景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大家相当于在做早期投资。更让人着急的是,我们这些同行,常常把储备项目中几个产品的竞争格局都搞错了,小编想,估计这个学费日后是要交定了。
一句话,既要短期有极大可能性实现业绩和高增长,为出资人创造高额收益,又要在技术上与各大科研院所合作,做好长期布局。既要有耀眼的技术,又要拥有敏感的产业及商业嗅觉作为基础和前提。
免责声明
-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拓展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