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监管

新一轮降息窗口正在临近:QE言之尚早

關注我们新一轮降息窗口正在临近:QE言之尚早

首页 > 融资租赁研究 > 租赁监管

新一轮降息窗口正在临近:QE言之尚早

2016-02-09 陈莹莹次阅览

针对近日出现的“QE”论,专家认为目前经济还没有下行到需要动用QE这类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程度。除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外,相关部门可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等工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基建投资会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关键。

中共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要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认真选择好投资项目,做到有市场,有长期回报。

降息窗口渐行渐近

实际上,此前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后,有专家和市场人士预计,新一轮降息窗口正在临近。国泰君安分析人士指出,降息窗口正在打开。从各个市场观察可看到,市场对短期利率、调控效果存在信心,对中长期转型信心仍不足。可以预见,美国可能在三季度中后期进入加息周期。最为有利的降息时间窗口正在二季度打开,二三季度仍各有一次降息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信证券最新发布的二季度宏观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在总需求面临下行压力等情况下,二季度将可能降准降息各一次。报告称,在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需通过宽财政匹配松货币。央行[微博]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再贷款,或者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再贷款,以支持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部分弥补地方财政压力对基建投资的影响。

包括野村、渣打在内的多家外资投行预计降息窗口正渐进。渣打银行称,央行可能在6月底前再度调低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以降低资金成本。央行准备出售外汇,以阻止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必要时可能再度采取降准措施,以补充因外汇干预措施而流失的流动性。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二季度,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还会存在,但相对于降息而言,未来进一步降准的必要性和空间更大。不过,短期内是否降息还是要根据经济数据变化去采取相应的调整举措,因为利率政策调整需考虑的因素会更多元,包括资本市场、就业状况、通货膨胀等。他说:“在经济下行周期,降准和降息通常会交替进行。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确实还有进一步降息的必要,但是否马上降息,还需进一步观察二季度数据。”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此前对媒体表示,从目前的高达18.5%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CPI和经济走势看,还有进一步降准空间和可能。一是PPI和CPI都处于低位,为进一步降准提供足够空间。二是根据目前高达18.5%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降准的足够空间。三是根据经济增长情况看,如果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有进一步降准压力,从经济发展看后续可能进一步降准。

“QE”言之尚早

尽管流动性整体宽松格局可能将持续,但对近期出现的“QE”论,多数专家认为言之尚早,“放松”并不意味“放水”。

针对市场上关于央行将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地方债投放基础货币的传闻,人民银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央行没有必要以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的QE手段来投放基础货币,法律也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提供融资。马骏表示,央行手中有包括定向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各种流动性调节工具,足以维持合理的流动性,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平稳增长。“今年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他强调。

陈雨露表示,此前降准是采取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但不等同于强刺激。从全球货币政策背景看需要降准,目前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都在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需要适当降准降息对冲和应对国际宽松货币政策环境。

温彬直言,央行直接购买地方债券,一方面存在法律障碍,这实际是一种财政赤字货币化行为,在相关法律规定中有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手段还很多,经济还没有恶化到需直接突破法律障碍的程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表示,所谓QE通常是指央行直接扩大资产负债表,以便在常规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压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借贷行为和经济增长。“目前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欧美。我们的1年期基准借贷利率仍高达5.35%,这意味着常规政策工具的空间依然很大。”

稳增长关键仍在稳投资

马骏表示,除了货币政策工具之外,还正在使用财政和结构性等政策工具,以对应经济下行压力。

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箱内还是有许多可用工具的。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财政状况仍有余地,赤字占GDP比重略微高于2%,其他融资渠道可缓冲地方融资平台借贷收紧的影响。

分析人士预计,针对稳增长尤其是稳投资的“组合拳”式调控料将加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将成为投资重点。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表示,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表明已经关注到“积极财政不够积极”的问题,强调“增加公共支出”,调动各方积极性。地方可能改变状态,掀起基建投资热潮。

管清友认为,基建思路依然是区域振兴,核心的就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但是,也有新意,一是更加注重“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二是在融资方式上更加依赖社会资本,通过PPP和城镇化基金弥补资金缺口。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经济增长仍将依靠投资,稳投资关键还是基础设施投资。二季度基建对其它投资对冲效果将更强。虽然低迷的经济需求仍将制约投资增长,但可以观察到投资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一是在基建带动下,新开工出现反弹;二是基建投资将继续加码,作为稳投资重要手段,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铁路、电力、管网基建将继续提速;三是地产销售见底,地产投资不会断崖式下跌,增速下滑可能放缓。【完】

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