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新动向:MOM等组合基金风生水起
略显稚嫩却又生机蓬勃的对冲基金行业似乎正在发生一场由量变引发质变的新浪潮。
在10月18日举办的“2014对冲基金高峰论坛”上,在谈及资产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时,多位对冲基金业和证券业大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对冲基金FOF(Fund of Funds,基金中的基金)和MOM(Manager of Managers,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等组合基金产品上来。
组合基金发展土壤渐熟
从海外发展情况来看,当对冲基金达到一定规模,投资者会出现产品和管理人的选择障碍,这时候FOF等组合基金就应运而生。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接近400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2万亿元。
“我们明显感觉到FOF等对冲母基金在发生剧烈增长。”好买财富董事长杨文斌表示,单个对冲基金即使是很好的管理人,实际上很难防御周期性的巨大波动,而投资人的行为也是相对不理性的。FOF等多管理人基金虽然不可能做到单个基金那么优秀,但收益会非常平滑,未来会是成长比较迅速的一类产品。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报告表示,市场上目前基金数量大、品种众多、风格多样,投资者有效地进行产品筛选难度较大。
随着产品供给的增加,将优秀的私募、对冲基金整合起来,为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加稳健持久的绝对回报将是大势所趋,组合基金(FOF、TOT、MOM)的投资模式正被越来越多财富管理机构所青睐。
作为市场相对较为新颖的投资方式,组合基金的短期业绩并不算抢眼,但经过几年时间的角力,整体回报情况却并不算太差。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自2009年以来市场共发行了48个私募组合基金产品,除了万博升级MOM外,其余所有产品均跑赢了沪深300指数。而从绝对收益率来看,2013年发行的几个产品颇为理想,格上创富1期和2期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为27.46%和21.46%,万博宏观MOM也达到了22.43%。
但不少资产管理人士表示,除了公开发行的产品外,银行、保险等资金量庞大的机构在做资产配置时对对冲基金产生需求,也在尝试采取类似FOF或者MOM的模式,以投资子账户委托形式委托优秀的管理人和基金经理负责投资管理。
“组合管理是最考验机构专业化能力的。我们看到有些组合基金只是把期货、α策略、股票三个有差异化的策略一拼,就做个FOF和MOM,并不能很好地展现组合基金的特性和优势。”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产品负责人王楠表示,组合基金存在双重收费的障碍,除了基金本身外,底层基金也要收取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报酬,FOF的能力体现在,如果在扣掉双重收费之后还能创造收益,那时候才是组合基金发展成熟的土壤。
华宝证券总裁刘加海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类似MOM的组合基金虽然是好东西,但目前成熟度尚不够。除了双重收费的体系较难被投资者接受,子管理人之间也可能存在反向交易所引发的内幕交易质疑等监管问题。
券商冲在布局第一线
与海外的组合基金兴起由投资者原始需求驱动所不同的是,组合基金兴起背后一大重要推手为证券公司,中信、国泰君安等大券商们纷纷以种子基金等培育对冲基金的方式提早布局,而像华宝证券这样资源禀赋相对较弱的中小券商,则以构建优质交易系统等方式切入,企图将优秀私募汇聚。
券商为何愿意冲在FOF、MOM布局第一线?
国泰君安销售交易部总经理汪芳坦言,由于投资人对于风险和收益匹配的理解度非常低,所以特别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私募筹措资本的能力有限,但作为中介机构的券商无法在市场上寻找到足够资金时,只能动用自有资金,以种子基金的形式参与其中,而正是通过亲身介入,在一段时间内全方位观测各个私募表现,把市场上具有优秀投资管理能力的对冲基金搜集起来,逐渐形成了未来发行FOF和MOM的基础。
最大券商中信证券自2010年以来也豪掷15亿元投入到60个私募基金中去,同样意在发力组合基金。中信证券创新部总经理房庆利表示,现在可谓是组合基金发展的最好时机,市场潜力和未来业务规模空间巨大。
即使在中小券商中也不乏提早布局者。华宝证券选择从交易系统切入,通过打造全行业首家提供个股期权、融资融券全开放API接口的快速交易系统,汇聚那些对于系统要求较高,以量化投资策略为主的优秀私募投资者。
“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打造了一套在业内数一数二的快速交易平台,在交易系统和交易速度上做到极致,能在一秒钟之内成功处理上千笔交易,并且成交率非常理想,已经吸引到不少采取量化投资策略的专业投资者,目前已经初具成效。”刘加海向记者表示,在构建出一套成熟的量化交易服务生态链后,未来发行组合基金产品也不在话下。
券商私募合作升级 首只券商资管MOM问世
随着私募阳光化,产品发行不断创新高,券商争抢私募合作业务蛋糕的战役也在不断升级。基金报记者近日获悉,招商证券将于10月底推出首只MOM小集合产品,招商证券为基金管理人,博道投资、鸿道投资和景林资产的3位基金经理将出任子账户首批管理人。
MOM,即管理人的管理人(Manager of Managers),由MOM基金管理人通过长期跟踪、研究基金经理投资过程,挑选符合条件的基金经理,以投资子账户委托形式让他们负责投资管理。
某大型券商金融研究产品中心分析师表示,有券商此前发过MOM产品,对接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招商证券推出的是首只面向普通投资者的MOM资管产品。
创新孵化模式
据了解,招商证券的该MOM产品封闭6个月,随后每个季度开放一次,认购门槛100万元。
“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对市场上的阳光私募有了一定了解,这只MOM是想做成平台类产品,相当于与私募在PB业务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10月17日,招商证券理财产品部人士对基金报记者表示,“首只产品规模不会很大,预计1亿元左右。主要是先把平台搭建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对于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再通过其它形式拓展,扩大平台的影响力。”
“后续会把MOM平台作为孵化未来私募管理人的平台,一些规模小、没有能力发产品的私募,可以到这个平台上来,我发产品,你来管理。这是MOM平台今后发展的方向,初期是成熟机构在这里玩,今后会是一个孵化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平台。”该人士称。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何卫玲对基金报记者表示,券商做MOM产品具有一定优势,在其交易平台上可以看到私募交易情况,能清楚把握私募的投资风格,通过MOM产品,券商筛选和培育出优秀私募投顾,将其绑定在平台上,未来直接发产品,长远来看,对培育高净值客户、提升券商管理规模和交易量均有益处。
对此,格上理财研究员张彦也认同,但她认为,券商也有局限,一是数据仅局限于在自身平台交易的私募,二是券商对私募的选择局限于定量分析,而定性分析和实地走访调研也很重要,这部分业务并非券商主营业务,券商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分配的精力也相对较少。
瞄准公转私基金经理
对于MOM产品来说,研究顾问的投资能力将直接决定产品业绩,如何筛选投顾成为考验券商管理人的一道难题。
据悉,招商证券首期MOM产品3个子账户的基金经理,分别为博道投资的史伟、鸿道投资的丁申伟以及景林资产的孙建波。这3位基金经理均有公募从业经验,但“奔私”时间并不长,史伟和丁申伟均是2013年分别参与创立博道和鸿道,孙建波则是今年才加盟景林,丁申伟和孙建波尚无公开的私募管理业绩。
对此,上述理财产品部人士说,“管理私募产品时间很长或规模很大的基金经理,不会入选到候选池里,因为这些基金经理自己就可以发产品,不需要我们的平台。我们选择的对象是刚刚从公募出来做私募、所在平台优秀并且管理经验足够的基金经理,这样发行量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我们对发行规模没有太高的期待。”
据介绍,子账户私募管理人的考核期为两年,管理人将根据投资业绩和风险绩效的分析,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投资管理人。
招商证券作为管理人,将根据业绩排名调整业绩报酬,第一名投顾应得业绩报酬为本身所获业绩报酬,加上第二名投顾所获业绩报酬的7.5%,以及第三名投顾所获业绩报酬的17.5%。此外,管理人还将对管理资金根据业绩排名进行调整,每过单数年,提取第三名投顾管理规模的20%,其中13个百分点归入第一名投顾,剩下的7个百分点归入第二名投顾。
管理人是否干预决策?
对于券商资管首只MOM产品,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业绩的好坏关键是看MOM管理人的投资能力,“私募投顾的业绩不是重点,可能明年就换了,投资者看中的是管理人选择优秀私募的能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运行的MOM在初始发行时,设定的优势就在于既可以采用多投顾管理,又可以在母基金层面进行宏观把控,并对多投顾的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析,控制整体投资风险,所以在运作时,难免进行干预。
“已经发过MOM产品的一些机构干预投资挺厉害,一家机构曾把一个激进型基金经理的仓位控制很紧,就给几个点的资金仓位,结果错过了上涨。还有机构曾经命令一个投顾强行卖掉个股,因为他们觉得有风险,结果判断错误。”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上述招商证券理财产品部人士表示,管理人会设置一些风控阀值和决定产品的资金配置,在阀值之下,子账户的操作由投顾提供投资建议。“会有一些硬性的风控条款,比如单只个股不能超过20%、创业板股票在整个账户投资比例、股票所属行业的集中度,以及流动性方面会有一些限制。”
根据海通证券数据,目前已经发行的MOM产品包括万博宏观策略MOM、万博多策略进取MOM、万博升级MOM、平安罗素MOM一期,截至10月10日,万博宏观策略MOM今年以来净值收益率达到24.04%,其余3只均低于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