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的不断深入,银行业、实体企业不良资产逐渐浮出水面,新一轮不良资产开始爆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开始重新被社会各界关注。
由于不良资产属于非正常履约状态下的资产,基于这类资产的特殊性,在传统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处置方所遵循的法律依据多为监管部门制定的特殊政策。而随着不良资产处置方新一轮的创新突破,如何找到最合适的不良资产处置路径,成为了业内人士关心的话题之一。
2016(杭州)不良资产处置创新高峰论坛后,记者专访了业界知名人士。他认为,面对新一轮的不良资产,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借助互联网的翅膀,能飞得更高更远。
新一轮不良资产处置蓝海再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过两次不良资产的大剥离,第一次是1999年开始为配合国企,大约剥离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2004年至2005年配合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1.2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是第二次。业界知名人士介绍,“新的一轮不良资产爆发始于2014年,正好是经济进入下行期,房地产市场低迷,实体经济经营困难,银行大量不良资产重新爆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再次被社会各界关注,并引发各类机构纷纷进入这个行业。”
此前的大规模不良资产剥离处于经济上行期,因此像房地产市场这样的不良风险随着后来的价格提升而顺利化解,而眼下这一次的不良风险面临诸如缺乏流动性、缺乏变现能力等新的问题和挑战。从另一方面看,不良资产的爆发将会给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也迎来新一轮成立高峰。目前已经有25家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与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相比,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融资方式和成本、业务范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等方面还处于劣势。
“投资+服务”=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机遇
不良资产的终端处置主要是三类:和解、转让、重组。业界知名人士说,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募集资金大多创新有限,创新主要是在资产的管理和退出上,比如尽职调查、发现债务人财产、向债务人施压、资产盘活等等,各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新的一轮不良资产,“在所处经济环境、资产质量、债务复杂程度、司法环境、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组包方式、银行处置模式、资产包收购价格、获取资产包的难度、行业参与群体以及回现方式等方面都区别于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业界知名人士说,新的一轮不良资产在处置模式、获取资产包竞争以及投融资刚性兑付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业界知名人士认为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新一轮不良资产到来的背景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就是“投资+服务”。“投资就是通过投资收益获利。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利用杠杆投资不良资产,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资源,实现投资回报,资金来源可以是4+1资产管理公司、财富公司设立资管计划、互联网金融平台、外资基金等,民营资产管理公司资金可以劣后级资金为主。”
在提供服务上,业界知名人士认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最缺的就是专业团队,“很多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对项目处置有丰富的经验,也有优秀的团队,可以帮助银行、4+1资产管理公司、外资基金、内资基金等提供服务,通过服务实现收益。服务内容包括找包居间、尽调评估、资产包管理服务、单户项目操盘服务等,也可以为单个资产的买家提供尽调评估、资产过户、投资配资等服务。收费方式可灵活掌握,提供服务前-中-后付费等。”
“互联网+”成为突围利器
“不良资产有风险,投资需要谨慎,核心在于团队。”业界知名人士认为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新一轮不良资产下有很多机会,同样也面临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当地的司法环境、经济环境和整包或单户风险。投资资产包也有各种风险,比如,催收时效问题;资产所在地区比较集中,受当地干预问题;抵押资产表面价值高,但实际被各法院查封、重复抵押,甚至有的资产已经卖掉,只是还在债务人名下等问题。
规避风险的同时,如何创新突围也是不良资产产业平台需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不断涌现尝鲜者。据了解,截至目前,不良资产+互联网的平台已经超过75家。由于处置不良资产有着较高的收益,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参与不良资产处置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空间非常广阔,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些更加高精尖、高难度的项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化解。
业界知名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互联网核心要找准定位。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和“互联网思维”,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一定会有不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