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融资租赁新闻 > 租赁动态

融资租赁创新搅动农村金融市场渗透亟待扩围

更新于: 2018-08-21  星期二 已有 人阅读 信源:中国经营报字数统计:3136字

一边是“三农”金融3万亿元缺口的广阔空间、一边是7亿农民零征信、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不完善多重制约,上述两个现实正在构成工商资本在进入农村市场时的矛盾图景。

近年来,不同背景的市场参与者纷纷杀入农村金融蓝海,包括产业集团、互联网巨头、新金融机构在内的多支力量均在寻找适合自身基因的路径渗透。但从市场规律看,这种渗透应该满足至少三个前提:首先,服务的是农民比较普遍但未被覆盖的资金需求;其次,应该对规模化生产和农业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价值;最后,不良可控、收入能够覆盖成本,商业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基于上述前提,相关机构进行了多方探索。

《经营报》记者近期通过调研采访发现,在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升级上,创新型的融资租赁模式正在“三农”领域得到实践,但如果从这一市场的整体规模看,供给短缺依旧明显,急需进一步强化市场渗透。

融资租赁激活规模化生产

“整个基地只有十几个人,多亏有了机械化生产,用上了滴灌设备、无人机,智能拖拉机,一亩马铃薯的最高产量可以到6吨,现在还在持续扩大规模。” 面对眼前5000亩马铃薯耕地,河北沽源宏达农机公司的董事长孟金龙向记者感叹。

孟金龙的土豆规模化种植得益于融资租赁模式在农村的渗透。4年多来,他的公司融资额超过2500万元,并通过和超过200多位农民合作,带领村民快速致富。

此前,农民如果需要一台拖拉机,最主流的方式是在拖拉机经销商处采用赊销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仅一次性资金压力较大,且风险难以预测——一旦收成不好,几十万元的农机费用农民就难以负担。但通过融资租赁模式,承租人交纳一定的首付金(三成左右),就可独得设备使用权,剩余租金与利息分期偿付,全款付清后获得所有权。

公开数据显示,在农村目前只有30%的农户能从银行获得信贷服务,40%的农户存在资金需求但难于从银行获得贷款。在银行贷款无门和赊销风险巨大的夹缝中,融资租赁的补位正在提供价值。

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曾分析认为,农村金融有三类潜在的客户:第一类是农村的小微企业,加工业、制造业或者服务业;第二类是农业生产户,养牛、养羊、种粮、种水果等;第三类是农民个人,主要是跟生活相关的需要。这三类客户基本上覆盖了2005年联合国提出来的普惠金融概念涉及的农村群体。

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总经理毛芳竹告诉记者,宜信涉农融资租赁业务瞄准的是一些需求广泛且未被覆盖的交易场景。“农民除了生病、孩子上学,大的资金支出并不是很多,生产经营买种子、化肥一般三五万元,这些通过在农村信用社或几户联保可以解决一部分。但如果买几十万、近百万元的农机设备,由于动产银行无法抵押,通常就只能赊销。”

“三农”领域融资租赁兴起的背景基于农村发展的现状。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许善达告诉记者,一家一户承包耕地的方式会造成生产力的一部分萎缩,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事实上,随着农村空心化程度加深,土地集中和流转加速,农业发展正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经营体系转变。这一过程中,机械化是绕不过的问题。

新金融机构在进入农村市场做普惠金融是世界性难题,这由面对的客群特点所决定的,选择的服务群体、业务模式和风控手段直接关系其发展存亡。在这方面,新金融机构找到了不少方法论,在毛芳竹看来,融资租赁基于真实的设备,这一模式的成立来自产业链上有真实的需求。农户还款的依据,来自于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分得的利润。”

在具体的风控和增信手段上,首先,融资的钱专款专用——钱到不了农户手中,农户获得的只有设备,因此确保了钱不会被挪用;其次,当农户无力还款时作为担保方的经销商会启动回购义务;此外,根据农户当地设备量和作业量,以及农户提供的已收到的代耕合同,租赁机构可以提前判断农民收入情况;而通过产品设计,可以要求农户在还款过程中只用小部分利润支付租金,以提高其积极性。

以产品设计为例,“我们计算的是大头你留着,小头付租金。假如每月租金是60元,需要保证每月农户净利要在120元以上,通过模型测算,如果农户每个月赚不到120元,这个业务就不会做。”毛芳竹进一步补充道。

据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对98%的用户都可以良性还款。在此基础上,具有一定信用标签的农户(获评宜信租赁诚信之家),在直租结束后,还可以通过售后回租业务进一步获得发展经营生产的流动性资金。

供给短缺待突破

业内共识在于,这种产融结合的依据是结合市场需求来开展业务。据记者了解,在融资租赁的农村业务探索上,市场参与者已经逐渐从最初的农机等动力设备,逐步拓展到涉及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烘干、储存和加工全产业链的机械化设备。此外金融+科技的定位促使新金融机构的下乡更倾向进行新模式的尝试。

据毛芳竹透露,在发现牧场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巨大融资需求后,宜信租赁开始将融租业务渗透到生物活体范畴——牧场把现有的奶牛先卖给融租机构,然后通过回租奶牛形式获得流动资金扩大经营,帮助家庭牧场转型升级,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提供资金。

但较之传统机械租赁,活体租赁需要更严格精准的风险把控。据了解,毛芳竹和团队曾经用半年时间对全国近200个千头以上中型及大型奶牛牧场进行调研,根据所采数据建立了风控模型,才决定介入这一市场。而目前,包括分散融资额、保险机制、射频设备GPS定位监控奶牛状态等多种手段均以被引入风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鼓励开展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金融租赁服务,稳步探索将租赁物范围扩大到生物资产等新领域。但相较其他领域融资租赁业务的规模和发展,涉及“三农”领域的融资租赁服务供给仍旧不足。

据毛芳竹透露,自己2012年开始进入这个市场,2014年在参加农机展宣传时很少看到同行,此后逐渐有一些农机公司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进入,但单纯的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仍旧有限。在他看来,涉及农村市场的融资租赁处于尴尬夹缝中,银行系机构青睐低风险、民营系机构追求高利润,但农村市场利润低、风控挑战大,且市场教育推广艰难。“很多经销商、农民都不知道这种业务的存在。”

记者查阅公开信息发现,系统介入“三农”融资租赁业务的除了一些农机厂商的融租公司,仅有哈银租赁、农银租赁等极少第三方机构参与。

而涉及生物租赁领域的探索就更加稀有。自2015年正式提出生物租赁探索,在宜信之后,还有华鲁、丰汇等融资租赁公司进入这一市场,此外也只有辉山乳业曾与盈华融资租赁、广东粤信等融租机构进行过类似实践。市场试水者寥寥,究其根源,仍是在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还无法达到成熟,也无法控制成本与收益平衡。

但农村融资租赁的市场潜力同样明显。据行业测算,农机租赁市场容量未来将达到千亿级别,农机租赁的范围也将对接农业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根据《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在许善达看来,工商资本下乡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融结合可以帮助农户强化全链条服务,解决‘增产不增收’,改变农民生存现状。”

观点及思考:
1、农村领域不宜过度使用金融,放大杠杆,这个度该如何把握需要提前规划;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的虽然有赖于土地制度的优化和一小部分的金融力量,但是长期看生产率的增长是比较平稳的,也是不宜过度使用杠杆的原因。
2、农村领域在未做好土地规模化经营之前不宜过度使用资金力量攫取资源,绑架政策。
3、宏观层面,农村、农民、农场主、地主、佃户等概念要厘清,避免历史性的倒退。

有用【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