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律师如何用思维导图
2016-02-09 郑玮次阅览
诉讼的本质是信息传递。而庭审,正是诉讼中最为集中进行大量信息传递的阶段。不同于文字交流的苍白和电话沟通的距离感,庭审中律师与法官这种四目相对式的阐述过程,更能实现说服的目的。但是,庭审时间往往不过三四个小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律师需要频繁而迅速地完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即使进行了充分的庭前准备,但仅仅依靠记忆力难免会有差错。骑士在战场上需要利剑,而思维导图则能成为诉讼律师在庭审中克敌制胜的武器。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每个案件在准备过程中,一张思维导图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思维导图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级内容:争议焦点问题;二级内容:就该争议焦点的不同观点;三级内容:支持该观点的证据、法律、判例等依据。全面、细致的庭前准备工作,将会形成一张表现案件全部可能的争议焦点、各方观点及其依据的思维导图。这张图表,将在庭审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就开庭程序,一般可以区分为开庭陈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结案发言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各自均有不同的目的要求,法官所关注的问题层次不同,律师的应对方法也各异。而根据庭审各阶段的特点,我们将思维导图灵活运用,使之在庭审中发挥出巨大的功效。
一、开庭陈述-发言提纲
在此阶段,法官关注的重点在于各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和理由。因此,律师在这一阶段应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思维导图的第二级内容,即是对核心争议问题观点的梳理。在进行开庭陈述发言时,应紧扣这一层次的内容。(微信公众号@Trialday)庭审发言的层次,是指在不同阶段合理安排不同发言,避免不断重复而影响庭审效果,故对于第三层次的细节问题,在开场陈述中可按下不表,留待后续庭审深入后再做强调。
同时,思维导图应是根据己方观点梳理的结果,因此,思维导图中观点的排列、顺序应当蕴含己方观点的内在逻辑。在开庭陈述时,借助思维导图的第二级内容,实际上获得了一份发言提纲,按图索骥即可完整、条理清晰地完成开庭陈述。
二、法庭调查-问题索引
庭审中的法庭调查,是法官根据已经确定的争议焦点,针对双方观点,对事实和法律适用的询问过程。因此,此阶段的主导是法官,而律师的任务是就法官的询问,迅速、准确地回答,并将观点渗入回答内容中。
思维导图中,第三级内容正是对争议焦点观点项下的具体依据,此时思维导图便成为一份根据观点排列的证据目录或案情摘要。在法官发问时,律师能够迅速通过争议焦点定位到相关的证据、法律规定等细节,并结合该等证据、法律规定所佐证的观点,准确回应法官的问题。
思维导图还具有逆向推测法官思路的功能,根据法官提问所涉事实,可以倒推法官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真实问题所在,从而判断法官思路。(微信公众号@Trialday)
三、法庭辩论-作战地图
法庭辩论是庭审最为激烈的阶段,双方唇枪舌战,来往之间实际上是双方不断立论、破论、再立论、再破论的过程。但由于庭审时间的局限性,法庭辩论又往往采取集中阐述方式,即由一方律师先完整阐述辩论意见,另一方予以全面回应,而此种辩论也多以二至三轮为限。
基于这一程序特点,辩论阶段发言的关键词是:“全面不遗漏”和“针锋相对”。此时,我们不妨将思维导图作为一张“作战地图”:
思维导图中不仅列明了己方观点,也有在庭前准备中全面分析的对方观点和相应依据。在对方发言时,我们可将涉及的观点、依据,在思维导图的相应位置一一予以标记;待到我方发言时,根据此前标记的观点和顺序,组织相应内容予以“就地还击”。
四、结案发言-画龙点睛
结案发言是最容易被诉讼律师忽略的庭审阶段。经过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庭审,无论法官还是律师均极为疲惫。简单一句“你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很容易被一句更简单的“没有”回应。(微信公众号@Trialday)但是,我们真的没有要补充了的么?未必!只是因为此时已经无力再回忆起庭前精心准备、庭审尚未有机会阐述的内容。
此时,低头看一下眼前的思维导图,上面已经布满密密麻麻的标记
免责声明
-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拓展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