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常见陷阱与应对策略
2016-02-09 李秋云律师次阅览
买卖合同不仅是商事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签订一份高水平的合同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需要了解本行业产品的特性,才能就具体的条款进行谈判。篇幅所限,本文不就行业特性展开讨论,仅从常见合同最主要的八个条款阐述买卖合同极易出现的陷阱及应对策略。
一、当事人的名称/姓名和住所
陷阱:
主要是合同主体资格问题,包括:
1、合同当事人是否是合法的权利主体,这里面不仅涉及是否办理工商注册登记,还涉及是否具备协议执行资格(即是否具备执行协议主要目的经营范围、是否具备对应行业资质);
2、代理人是否有代理权限;
3、合同另一方属于自然人的,还需关注自然人是否为本人等。
如果主体不适格,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效力待定。
策略:
1、签订合同前,各合作方应当向对方提供相应资质资格证照复印件以及授权委托书,在正式签约前合作各方可以通过红盾网等网络查询资质资格证照等信息,确认真伪;
2、正式签约时,签约各方应当将资质资格证照复印件作为协议附件归档保管。
二、标的
陷阱:
1、利用当事人对产品的不熟悉,将成套产品拆零,以达到多计价或少发货目的;
2、产品的牌号、商标不清楚,规格、型号混淆或缺失;
3、产品以次充好,以低端产品代替高端产品等。
策略:
1、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产品特性,以什么方式出售,产品的规格、型号、品牌和生产厂家。
2、签订合同时对产品主要特征一并在合同上写清楚,并须将供货方报价材料(包括产品说明)等作为合同附件;
三、数量
陷阱
免责声明
-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拓展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