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复制链接]
4796 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2-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Keynes_1933.jpg


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 Prize)。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 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31)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率论》(A Treatise on Probability)为书名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外汇管制、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同年6月,因对赔偿委员会有关德国战败赔偿及其疆界方面的建议愤然不平,辞去和会代表职务,复归剑桥大学任教。不久表明其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1919)一书出版,引起欧洲、英国及美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核心人物。在任教同时,不仅撰写了大量经济学院总务长。1921~1938年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除公司"(National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董事长期间,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一直为金融界人士必读而且是 抢先收听的新闻。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并在他倡仪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在1946年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当选 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返回英国不久,因心脏病突发于1946年4月21日在索塞克斯(Sussex)家中逝世。因其深厚学术造诣,曾长期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29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剑桥大学授予其科学博士学位。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著,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 增长一无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除《通论》外,凯恩斯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论货币改革》(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和《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 1930)。这两部著作是其研究货币理论的代表作,但均未能脱出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窠臼。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主要著作备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备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pdf (484.36 KB, 下载次数: 10481)

《精英的聚会》备份: 精英的聚会.pdf (9.69 MB, 下载次数: 7054)

《投资的艺术》备份: 投资的艺术.pdf (5.48 MB, 下载次数: 6975)

《预言与劝说》备份: 预言与劝说.pdf (8.76 MB, 下载次数: 6732)

凯恩斯经济学(英语:Keynesian economics),或凯恩斯主义(英语:Keynesianism),凯恩斯理论(英语:Keynesian theory),是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总体经济学,与以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个体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自动机制。这与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依定律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新兴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

历史背景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假设和理论中的问题日益明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较早察觉到这些问题的思想家之一。 当物理学开始质疑绝对时间的必要性,作家们开始质疑叙事结构,作曲家开始质疑调性的和谐是否必须的时候,凯恩斯开始质疑当时经济学上的两大支柱:首先货币是否必须要有一个牢固的基础,一般用的是金本位,其次就是萨依定律所认定的,如果需求减少,则供给或者价格也会相应减少,从而重新达到平衡。

凯恩斯自己与伦敦的布卢姆茨伯里区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陶醉于改变人们思想的氛围。正是这一经历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使他最终决定与传统理论决裂。1920年他写出了《和平的经济后果》这篇文章,文中他不光阐述了他认为的凡尔赛条约的整体经济后果,而且确立了他作为一个有可以影响国家决策的实际从政经验的经济学家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权力和整体经济趋势的效果的文章,发展了货币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参照物的理论,他越来越相信经济系统不会自动地沿着一个曲线即经济学叫所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前进。可是他既没有找到证据,也没有找到一个形式来表达这些思想。

30年代晚期,全球化的经济系统开始冲击英国——当时居于中心地位的国家。为了利用竞争优势,英国按照自由贸易政策,从其它地方进口食品和其他低价值商品,并用节约出来的劳动制造高价值的商品用于出口。

这一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使英国达到了帝国的颠峰,并控制了包括印度、埃及和广阔的殖民地以及其经济和军事上不同英国的盟国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随着德国经济的崩溃和超通货膨胀的来临以及后来被称为大萧条的全球生产衰退的到来,对金本位,经济自动调整的特性以及以生产带动经济的模式的批评开始浮出水面。数十个不同的学派争奇斗艳。凯恩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播着一个简单的观点:大萧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三十年代的时候在生产和投资领域有一股投机的风潮——当时的工厂和运输网络远远超出了当时个人的支付能力。

对“需求不足”的重视和他创造的允许政府能够调控经济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形式使当时的众多年轻经济学家接受他的理论和方法。

也有众多的经济学家反对他的理论,认为导致萧条的根源不是需求的缺乏,而是对商业的信心;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削减政府开支,从而恢复对重返金本位的信心。

凯恩斯的理论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一般理论(The General Theory)”,正式提出总体〈宏观〉经济学观念。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抵销短期经济循环对于人民就业及所得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凯恩斯的理论是在1930年代提出,当时为大萧条时期,不仅有长期与大量失业问题,也有通货紧缩的问题,因此货币政策已无法刺激经济复苏,凯恩斯因此认为要以扩大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大萧条。但是凯恩斯的政策同时也会造成政府预算赤字,因此也成了质疑与争议的焦点。凯恩斯认为,为了降低严重的失业问题,财政赤字是可以容忍的,等到经济复苏了,生产、就业及所得自然会增加,也将增加政府的税收,届时财政赤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凯恩斯不认同古典经济主义的自由放任态度。凯恩斯认为人民会因为经济萧条及失业而受苦,凯恩斯说了一句名言:“长期来看,大家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薪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劳动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率)就会回升。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新产业。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可以通过增加税率达成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批评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Henry Hazlitt)20世纪后期开始诸多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显示凯恩斯的理论有过于简化和低估的因素,形成理论的漏洞:

劳工薪水降低或是停滞,多余的钱落入资本家口袋中后并没有创造更多就业,因为更多“投资”不代表更多“就业”,投资可能是投机性的金融游戏或是房地产的炒作,也有可能是害怕亏损而静态放置在低利率标的上的资金,这些都不会大量产生工作机会。
就算投资实业的资本家也可能创不出太多就业,因为很多新兴行业是走精兵政策而不需要劳动大军,例如一亿美金开设的纺织厂需要5千名员工;但同样一亿美金开设的软件公司可能只要1百名员工。最后导致总就业率并无上升,大量中产人口落入无工作的赤贫同时带动了少量中产人口上升至富豪,社会财富结构开始逐渐扭曲。

忽略结构性失业的杀伤力,在分工越精密的先进社会,“隔行如隔山”的效应会不断极大化,不像早期工业时代制鞋厂被开除的员工可以轻易流动至火柴厂上工,因为越原始的工业越不依赖需要长期训练的专业能力,现今社会中被开除的软件工程师无法去金融业找工作,反之亦然,因为需要的学历和专业力已经不是公司老板开一周训练班就能培养的,有心学习新技能的员工也必须付出数年的时间重回学校,期间要背负长期无收入的压力、学费压力及未来就业环境又改变的风险,这形成了一种无形壁垒加大了结构性失业的严重度。

误认为“总需求”可以无限制提升,凯恩斯并没有提出当有一天总需求停滞时将怎么处理,理论假设人会一直有新项目的需求产生而生出更多新产业的新工作机会,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机械自动化,满足同样需求所需雇用的劳工数量日少,例如1950年每月要生产一万辆汽车可能需要3千名员工,到了2010年因为大量电脑化及机械化,只要2百人就能操作一间同产量工厂。所以产生新产业新需求的速度必须加快才能弥补缺额,然而大量低薪或失业的人由于没有钱消费会导致总需求的下降或无法表现,从而抑制新产业工作的出现,开始掉入恶性循环或停滞性循环。

在政府不监督劳动权益情况下,凯恩斯提出的理想无法达成。

1 个评论

租赁视界 实名认证  官方号  2019-5-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凯恩斯经济学?

这个学派的核心思想是政府干预能够稳定经济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期间,既有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导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崩溃的原因或提供适当的公共政策方案去快速刺激生产与就业。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带头掀起了一场经济思想革命,推翻了当时认为自由市场会自动提供充分就业的主流思想—也就是说,如果工人的工资需求有弹性的话,任何想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以其名字命名的凯恩斯理论的核心主张是总需求—以家庭、商业和政府的总支出来衡量 — 是一个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凯恩斯进一步断言自由市场没有自我制衡的机制以促进充分就业。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们辩称,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旨在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干预是合情合理的。

创新性观点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不足会导致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一个经济的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是四个部分的总和: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和净出口(一个国家向外国卖出和买入之间的差额)。任何需求的增加都源于这四个部分。但在经济衰退期间,随着支出的下降,强大的力量往往会抑制需求。譬如,经济下滑时,不确定性会侵蚀消费者的信心,导致他们减少支出,尤其是在像房子和汽车这些非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由于消费者削减开支,企业为应对其产品需求的减弱,减少了投资支出。这样,增加产出的任务就落在政府肩上。

依据凯恩斯经济学,为了调节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也称为商业周期),国家的干预是必需的。凯恩斯理论描述经济运行有三个主要原则:

①总需求会受到很多经济决策的影响—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私人部门的决策有时会引致不良的宏观经济后果,诸如经济衰退期间消费者支出的削减。这些市场的失灵有时需要政府的积极政策,诸如财政激励方案(见下面的解释)。因此,凯恩斯经济学支持一个主要由私人部门引导,但部分由政府经营的混合式经济。

②价格,特别是工资,对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反应缓慢,造成间歇性的短缺和过剩,尤其是劳动力。

③总需求的变动,无论可预计的或不可预计的,对实际产出和就业而非价格有重大短期影响。凯恩斯理论认为,由于价格有一定程度的刚性,任何支出组成部分的变动—消费、投资或政府支出—都会引起产出变动。譬如,如果政府支出增加,而所有其他支出组成部分都不变的话,产出会增加。凯恩斯理论的经济模型也包括一个乘数效应,即产出的变动是导致该变动的支出增加或减少的若干倍数。如果财政乘数大于1,那么政府支出增加1 美元,进而使产出的增加大于1 美元。

大师凯恩斯
凯恩斯经济学的名称、理论和信念来自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年),他被尊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创始人。他最有名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 年出版。但其前身《货币论》(1930年出版)通常被认为对经济思想而言更为重要。在这之前,经济学只分析静态情况—本质上是对快速移动过程的快照做详细分析。在《货币论》中,凯恩斯创建了一个动态
的方法,将经济学转变为研究收入支出流。他打开了经济分析的新局面。
在《和平的经济后果》(1919 年出版)中,凯恩斯预言为了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签署的《凡尔赛和平条约》加之于德国的毁坏性条件可能会引致另一次欧洲战争。
当他带领英国的代表团出席1944 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时,他汲取了凡尔赛和大萧条的教训—该会议制订了各种规则来保障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帮助那些受到二战战火洗礼的国家重建家园。美国财政部官员哈里·德克斯特·怀特与凯恩斯一同被视为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IMF 和世界银行的智囊之父。


稳定经济

单从这三个原则来看,没有任何政策处方。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和其他经济学家的最大区别是他们相信激进政策能降低商业周期的幅度,他们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

凯恩斯主张依商业周期的反方向操作的所谓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而不认为不平衡的政府预算是错误的。

譬如,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提倡在经济下滑时采用赤字支出,用于劳动密集型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刺激就业和稳定工资。当需求增长太高时,他们会增加赋税为经济降温,从而预防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也可以刺激经济—譬如,降低利率以鼓励投资。然而,出现流动性陷阱时除外,因为那时增加货币存量没法降低利率,因此不能促进产出与就业。

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市场的力量在长期自我修复,因为,正如他所写的,“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这不代表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主张每几个月就调整政策去维持经济的充分就业。事实上,他们认为政府的认知不足以成功地微调经济。

凯恩斯主义的演变

尽管凯恩斯在世时他的观点被广泛地接纳,但也有众多当代的思想家审视这些观点并提出质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论争,他们坚信衰退与繁荣是正常的,而政府的干预只会破坏复苏过程。

凯恩斯经济学在二战后一直主导经济理论和政策,直至20 世纪70 年代,当时很多发达经济体经受通货膨胀和缓慢增长(这种状况被称为“滞胀”)。由于凯恩斯理论对滞胀没有任何适当的应对政策,它受欢迎的程度因而减弱。货币学派经济学家怀疑政府用财政政策调节商业周期的能力,而辩称审慎的使用货币政策(主要是控制货币供给,以影响利率)可能会缓解危机。货币学派的学者也认为,短期来看,货币能影响产出,但相信从长期来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只会导致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大体上采纳这些批评,并将长短期情况更好地整合以及对货币长期中立性的理解添加到原有理论中—这个观点认为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影响经济的名义变数,诸如价格与工资,而对就业与产出等真实变数毫无影响。

当新古典主义学派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兴起时,人们开始审视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新古典学派认为决策者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个别市场参与者能预测政策的改变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兴起的新一代凯恩斯学派学者认为,尽管个人能预测正确,但总体市场不可能瞬间明朗;所以,财政政策在短期可能依然有效。

凯恩斯经济学在二战后一直主导经济理论和政策,直至20世纪70年代。

2007-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凯恩斯思想再次兴起。这是美国和英国等很多政府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当 2008 年年末出现全球衰退时,哈佛大学教授N.格里高力·曼昆(N. Gregory Mankiw)在《纽约时报》上写道,“如果你为了理解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只打算向一位经济学家请教,毫无疑问的,那个经济学家就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虽然凯恩斯离开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他对衰退与萧条的诊断仍然是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凯恩斯说过,‘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他们常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在 2008 年,没有哪位已故经济学家能比凯恩斯本人更为赫赫有名。”

但 2007-2008 年的危机也显示出凯恩斯理论最好融入金融体系的作用。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正将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整合,以纠正这项遗漏。■


作者简介:沙娃·贾汗(Sarwat Jahan)是IMF战略与政策检查部的经济学家;克丽丝·帕帕耶奥尔尤(Chris Papageorgiou)是副处长。艾哈迈德·萨比尔·马哈茂德(Ahmed Saber Mahmud)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学副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停止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研究报告

更多

社区同学

更多

客服中心

Admin@tjrzzl.com 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加入QQ群组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运营理念
注册说明
获取硬币
服务说明
社区规范
免责声明
账户安全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