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机构研究 > 银行运营 银行机构研究银行运营
存款保险制度意味着什么
- 银行运营
- 2016-02-09
国务院今天正式发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制度将于今年五一正式实施。该制度的推出,对储户、银行业影响几何?对金融系统意味着什么?是否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股市是福是祸?后续还会有什么政策?综合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华泰证券、汇丰银行等多家机构观点,为读者整理此次存款保险制度的重大意义:
影响1:增强储户风险意识
汇丰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增强储蓄者的风险意识,由过去隐性的担保逐渐转向明确的保险制度,这样民众意识上能清晰的意识到,哪些情况下受到保护,保护的程度是怎么样,打破民众刚性兑付的思维惯性。
屈宏斌指出,由于银行理财是银行主导的,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也有利于对银行理财的风险意识的提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个规定告诉民众,不管你存多少钱,保额上线就这么多,其它的要自己承担,这个有利于向大家提示风险。
影响2:助力银行提速
尽管对于存款保险不利于银行业利润、加剧存款竞争的看法基本没有分歧,但在A股大牛市下,机构显然仍然持续看好银行股,逻辑是存款保险制度恰恰有利于改善金融效率、消除尾部风险,因此对估值而言具有正面意义。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将助力银行提速,银行体系将在两个层面受益。第一,改变目前银行体系信用背书的局面,以后由保险公司对风险 违约进行赔付,这种做法将促进银行资金配置的效率,改善信贷结构;第二,在银行体系引入民间资本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会提升民资银行的风险担负能力,增强其 信用等级,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并丰富银行体系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央行及银监会也应持续规范银行业运营,减轻保险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
影响3:金融体系稳定性增强
国泰君安称,金融的市场化,意味着存款保险制度之后会有民营银行准入放开、金融机构并购重组及破产的市场化退出机制等配套措施,看似取消了对银行的隐性担保,银行可能出现破产,实则是增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降低了系统性风险。
一是存款保险机构并非单纯的付款箱,还需承担事前纠偏和事后处理的责任;二是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风险更高的银行也将承担更高的保险费率;三是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约为2013年人均GDP的12 倍,高于国际 2-5倍的一般水平,减小银行破产对市场的冲击。
影响4:利率市场化再下一城
民生宏观固收分析师管清友、李奇霖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增强了金融系统稳定性,降低了系统性风险,这对于接下来的利率市场化意义重大。他将存款保险制度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桥头堡”。
管清友指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预示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在经济总需求既定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行业内竞争加剧,负债成本上升,倒逼整个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向上,金融机构会要求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对利率短期是利空。
影响5: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
国泰君安指出,存款保险制度短期内主要的冲击可能出现在流动性的减少以及存款利率后紧接着的存款利率放开加剧银行负债成本上行的速度。长期看政策的建立必然导致信用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推动风险定价体系的完善和信用利差的扩大,有利于无风险利率。
影响6: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国泰君安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并非导致存款向大银行集中,而是随着对大银行的隐性担保变为对所有银行的显性担保,中小银行的吸储能力增强,以及民营银行的发展会促进银行业竞争,有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影响7:利好经济转型和大牛市
国泰君安称,2015 年将是金融落地攻坚年份,存款利率上限可能会逐步放开,在降息降准周期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背景下,未来将更多地依赖于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数量手段,加之经济下行和通缩,无风险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股市估值中枢将继续上移。
管清友也认为,对整体股市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可能是一利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利于非银金融机构,或使部分存款转而流入保险、券商等非银机构,对于原先的储蓄大户,会将部分资金配置于理财产品、股票和信托产品。从这点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股市增量资金入场。
影响8:存款利率上限将逐步放开
国泰君安任泽平认为,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前置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2015年利率市场化具备了加快推进的条件,存款利率上限可能会逐步放开。
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意味着未来银行存款将不仅面临互联网金融的争夺,而且银行业内竞争也将加剧,这可能会导致银行让渡部分息差收入,银行负债成本上升。
同时,银行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随着民营银行准入放开、金融市场化推进,银行业面临优胜劣汰,因此将建立金融机构并购重组、破产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