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企业家的八大机会
今天在座的都是企業一把手,一把手現在要關心哪幾件事呢?一是資產配置的問題。二是戰略,這兩個月發生的事情會有長期的影響,世道在轉折,航線需要重新規劃。三是公司的安全和價值觀問題。這三件事,沒法找別人替代。我談幾點未來的機會:
第一個機會在於中國消費市場的全球地位現在還沒被全世界認識。可以清晰地看到,未來5-8年內,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中國市場將佔到全球市場的20-30%,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有一些行業已經是,有一些還不是。在已經是的市場里,比如說奢侈品,中國已經佔到28%,但是其中還有很多奢侈品小分類的龍頭企業,它的中國表現就還沒有佔到28%。這個差距就是價值投資的機會。復星過去三年投資了Club Med(法國地中海俱樂部度假連鎖集團)和Folli Follie(希臘時尚品牌集團),中國市場銷售額每年分別增長41%和56%。復星可以干,你們都可以干,為什麼不幹呢?
最近幾年咱們浙江老鄉也買了很多歐洲品牌,認為中國製造一件產品才賣500塊,貼個意大利品牌不該賣1500、2000塊嗎?這個觀點是完全不對的,牌子背後是文化,是設計師的設計能力,是分銷連鎖的管理方式,總之是一個體系。
其次,要想辦法在中國這樣一個高增長市場中佔有更大股份。復星上半年買了美國最大高端女裝品牌St.John,美國市場規模比香奈兒還大,香奈兒女裝中國大陸銷售額占其全球37%,而St.John這一數字是多少呢?才佔0.6%,市場佔有率0.6%和37%之間就是復星能幹的事。併購St.John例子里,復星買了它全球33%股份,中國大陸買了60%股份,而且我跟它講好,如果我把中國大陸市場幹得很好,將來你總部上市時,中國大陸60%的股權按照9倍稅前利潤的規模,要搬回總部去。
這裡面最關鍵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實現這個品牌在中國的增長。以復星過往經驗,可以從三個角度着手:第一,幫它提高銷售。第二,幫它樹立品牌。第三,打假。如果自己能力不足,一定要找夥伴一起做。
還有一些行業,現在中國市場規模還不到全球的20-30%,但是四五年內很快會達到,這種高增長的潛力也是很有價值的投資機會。比如說醫療醫藥,中國現在佔到全球15%左右,很多人相信未來可以18%的目標增長,我覺得未來可能不止這個數字,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的嬰兒潮,也就是1963年前後七年出生的人,佔到全中國人口的45%,所以中國一切的消費行為都跟這件事有關。嬰兒潮這撥人今年平均50歲,等到55歲的時候,他的醫療健康開支將相當於50歲時的3-5倍,所以只要等四五年後,其醫藥的規模絕對不止按照18%的目標增長,我覺得可能會是20%、40%。
這個模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做。基於這樣的邏輯,復星現在已跟全球最好的養老機構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合資。我們還希望投資最大的醫院,未來三到五年,我們準備在中國投資一家有一萬張病床的醫院。目前開醫院收益率在7-8%,但如果想清楚未來五年醫療醫藥行業有高增長,那就等唄。復星2002年底買下國葯,我認為未來十年都不需要賣掉它,買到一個偉大公司就等着。
第二個機會,全球短期跌價,長期通脹。
最近大家都聽說了,美國伯南克說要退出QE,導致全球的風險資產,包括股價、金融資產、礦產暴跌,同時導致新興市場的外匯流出,「雙印」印度、印尼不僅出口下降,外匯儲備也劇烈下降,導致股價暴跌。
其實,伯南克說的相當含糊,他說「也許」、「可能」,「明年我們要退出」、「我們會考慮」,但即便是這樣一個模稜兩可的表達已經導致全球性的風險資產跌價。但從長期看,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是非常巨大的。為什麼?美國目前債務高達15萬億,且在不斷攀升,美國財政收入一年?3萬億。大家都是企業家,幫美國算算賬,美國怎麼還這15萬億?增收、加稅?加誰的稅,誰就把你選下去。節支?扣哪個團體的錢哪個團體反對。能像中國一樣賣地嗎?賣不了,美國土地私有的。國有資產能賣嗎?很少。那還能幹什麼呢?
我認為就兩招。最好是收外國人的錢,美國人民肯定沒意見,收外國人錢最簡單的方法,是一個中國人到美國買房子,給你額外加稅,去年中國人到美國買了200億美元的物業。(龔大興批註3:當前美國經濟尚處復蘇期,而歐洲還沒有進入復蘇階段,我覺得中國的民營企業可以去海外收購一些無形資產,尤其是技術、知識產權這方面。與歐美相比,中國還有起碼10年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如果把這種低成本優勢與技術和知識產權結合起來,恰恰能夠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於消費產品升級的需要。)
第二招就是發貨幣稅。發貨幣稅美國人民只承擔四分之一,剩下就是全世界人民的稅賦。因此從長期看,美國發貨幣還債是合理預期。日本已經把通脹作為戰略目標了,歐洲也是,中國則希望通貨膨脹速度慢一點。因此,通脹是長期的,跌價是短期的,你說難道不是機會嗎?為什麼跌了你反而不敢買了呢?如果你真的愛礦,為什麼還不下手?
第三個機會在於,資源能源價格在當前嚴重低迷,而東亞仍有長期的需求。
我想告訴熱愛礦產的企業家們,你們的機會來了。最近除了石油,全世界什麼自然資源都便宜,都低於或接近凈資產。無論鋁礦、銅礦、鐵礦,這個礦如果今天還盈利的話,就是值得投資的,儘管從PE(市盈率)角度看貴了很多,但從PB(市凈率)角度講非常便宜。
唯獨請大家注意的是能源,目前石油價格還比較堅挺。現在太陽能跌得比較慘,去年包括到今年上半年太陽能發電成本每度電7毛錢,我認為不會超過五年,一定能跌到5毛錢一度,七年,我估計可以跌到3毛5一度,屆時,你說火電得發到什麼價格?火電現在到華東地區發一度3毛4、3毛5成本,考慮到中國對清潔能源每度電補貼1毛1,我認為火電得發到2毛4、2毛5才有利潤,要發到2毛4,你說煤電的裝機機組能跌多少錢?其實跌不了多少,能跌的只有煤價,有很大的下跌空間。一旦煤價跌了,就不會影響到油價。
仔細想來,東亞地區,包括日韓、台灣,也包含中國大陸、印尼、印度,在未來十年還會是全世界最大的有形商品製造產地,這會導致這個地區資源能源長期稀缺,然而現在資源能源非常便宜,所以要買能資源就要趁這個機會。
忠告:至少配置5000萬在海外!
第四個機會:判斷未來十年全球增長的領頭羊。
我個人認為,對中國民營企業家而言,如果你已經解決溫飽問題,建議你最起碼在海外放5000萬元人民幣。如果你想過得滋潤一點,建議你至少要放5000萬美金。你一定要去做這件事,既是為了安全,也是為了增長。
現在很多中國企業家不願意到海外投資,因為看不懂,害怕。如果把資產都留在中國,相信未來20年會很好,這個觀點有待商榷。無需十年,未來六、七年,中國就可能喪失全球經濟增速第一的地位,因此你現在就要開始尋找一些未來增速很高的國家投資,幾個地區和國家值得注意:
第一,美國。他們的消費真的是在復蘇。看三組數據:首先,目前美國家庭負債率低於中國,不要覺得光中國人有錢,美國人也很有錢,而且負債率比你低;其次,美國企業負債率從來沒有比中國高過;最後,美國負債率蠻高,但它有鑄幣稅,中國沒有。此外,美國資源、能源比中國便宜很多,電力價格只有中國一半,天然氣價格只有中國三分之一,油價只有中國70%,很多製造業迴流美國是非常現實的。
第二,印尼、墨西哥、巴西都值得重視。像墨西哥,能源價格跟美國差不多,但勞工成本比美國便宜很多,還有一個北美自由貿易區,墨西哥生產的產品很容易進入美國市場。從復星來講,我們現在大概1600多億總資產中,海外配置大概有三四百億,還是太少了,如果配上600億在海外,就會很舒服。
第五個機會就是互聯網。我先安慰一下大家,如果一個投資者到現在還沒投資過互聯網,那確實很out,但是同樣也很幸運,因為你不會有損失和PC的包袱,現在可以直接投新興的移動互聯網。
有三組數據極為重要:
第一組數據:互聯網今年的銷售額能佔到社會零售總額的9%,這個比例將來每三年翻一番,三年後達到18%,六年後佔36%。因此幾乎所有的售賣商品渠道都將受到互聯網的影響。
第二個數據是支付,就是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去年線上結算總額已經超過社會支付總額的52.5%,近期還在以38%-42%的速度增長,在未來幾年當中,大家會看到金融企業的分支機構,也就是傳統的分行分公司,平效(每平方米效率)下降進而可能會出現關閉現象,擁有眾多網點對金融機構未來也許是禍不是福。
第三組數據,當互聯網熱火朝天地顛覆別的行業時,移動互聯網也在毫不留情地顛覆傳統互聯網。去年7月份移動互聯網跟PC互聯網的人數是一樣,但到今年5月份移動互聯網人數已經比互聯網高28.9%,到今年年底我相信移動互聯網人數可能會50%,這就意味着PC互聯網企業已經變成了傳統行業,互聯網有些公司會倒閉。
互聯網對零售的影響已經放在眼前了,服裝業、運動業、家電、包括手機連鎖,價格都跌得非常慘,去年我呼籲大家認真看清楚這些公司的價值,不要高價買入,今年倒過來了,我覺得應該認真分析價格,該買也可以買。什麼原因呢?
我覺得互聯網不會取代所有線下的網點。線下網點只是太多了,需要關掉一些,另外沒有關掉的需要改變形態,比如有一個體驗店讓消費者拍照,拍照后能接入互聯網購買。所以恐怕很多行業關掉30%、40%的店后,會進入到一個新的平衡。所以現在應該反過來看一下渠道。
未來高成長的互聯網業務就是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還有伴生出來的一些高成長行業,如:物流、快遞、分佈式倉儲等等。順豐快遞最近市值已經高達幾百億了。
此外,要利用互聯網改造自己的傳統行業,否則真的會死得比較慘。
第六個機會在於上半年奢侈品、高端酒店、餐飲等高端消費低增長甚至下降,與品牌消費未來長期高增長預期之間的差距。
最近半年,國內消費品增長了14%,但奢侈品只增長了7%。許多人開始擔心、甚至斷言高端消費的好日子到頭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中國的消費需求最起碼在未來五到八年內一定會有14%、15%的增長,有品牌的消費和服務的增長一定會超過平均水平的14%,比如16%、17%,高端品牌則一定會超過普通品牌的16%、17%。
對這個常識的認知現在被顛覆了,實際上常識沒有變,是人們的想法變了。由於打壓公款消費的原因,使過去幾年增長泡沫中公款消費的那一部分大大降低了,對不少大企業、上市企業扎堆的行業而言,也許需要兩年才能把泡沫去掉。
舉個例子,某一個行業如果去年有1萬億的銷售,假設4000億是由公款消費而來的,我認為最起碼今年跌2000億,明年再跌2000億,到時候這個行業的泡沫就沒有了。從6000億起步,真正的高端消費需求,每年有18-20%的增長非常輕鬆,如果現在要投資這一領域,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當然要投資的話,也要按我剛才所言:把1萬億看作6000億,再按照18%的增長率去估算它的行業價值。
第七個機會在於即將到來的服務業的爆炸式增長。到明年6月份中國的人均GDP就超過7000美元,我認為跟中產階級關聯的三個行業會有爆炸性增長:
一是財富管理。
二是服務業。跟服務有關的事兒,我建議大家多看一點,我們最近買了不少,復星現在是國旅第三大股東了,Club Med最近在搞私有化,包括剛剛風投了出境游的移動互聯網網站。對這些體驗式消費,我興趣很濃厚,一定要抓住。
三是消費業。跟中產階級生活方式有關的消費都會非常好。
四是老齡化,五到六年就會劇烈地看到變化。我們從去年開始花了一年半時間,在上海寶山中環線上了一個養老項目,200套房子,租金相當於周邊一模一樣房子的兩倍左右,非常好租。為什麼呢?裡面有養老和醫療的功能。200套實驗做完,今年開始就2000套、2萬套了。
第八個機會,最近金融機構的股票非常便宜,現在銀行價格基本上已經掉到凈資產的0.8-1.3倍,保險估值已經掉到了差不多1倍左右,非常便宜。最近有些人在積極申辦民營銀行,依我們看沒什麼投資價值,投下去10個億,5年都不會掙錢。但同樣10個億,如果只是想投資的話,還不如買浦發銀行股票,你現在買浦發流通股,按凈資產0.9倍價格,每年利潤是六分之一,相當於市盈率17倍左右,非常便宜,分紅率估計8%都有了,幹嘛還去申辦新銀行?
為什麼銀行現在價格這麼低?因為高凈息差的銀行盈利模式不可持續。現在銀行凈息差大概3%,台灣才1.2%到1.3%,香港是1.5%,如果我們的凈息差從3點幾降到1.5%,哪怕降到2.5%,中國大部分銀行都得虧。
跡象已經很明顯,目前老百姓42萬億銀行存款中,25萬億是定存,這一定存的部分去年有3萬億去買理財產品,3萬億跑掉了;活期存款有16萬億,今年上半年也很危險,存銀行活期是0.4-1%的利息,最近還有可以跟信用卡捆綁的現金寶:活期給4%利息,這麼多產品圍着16萬億活期存款動腦筋呢!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保險業,保險的費率要從2.5%上升到3.5%,這是市場逼的。如果保險公司只給客戶2.5%,客戶就用腳投票。這種2.5%收益的保障型保險現在只佔到總銷售額的8%,賣掉1萬億隻有800億是保障型保險,剩下的9200億則是投資型的保險,投資型保險的成本是多少?對保險公司而言可能已經接近5.3%,對客戶來說收益是4.2%/年,但保險業去年資產運用收益只有4.8%。
未來整個金融資源將快速地向有資產運營能力的金融機構集中。但有一部分金融機構的投資能力是很強的,是不應該跌價的。所以現在你如果想買保險、買銀行,我認為是最佳的時機,你怎麼還不動手呢?(完)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 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