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律界,如何力争上游?
2016-02-09 王凌俊 法秀次阅览
作者:王凌俊
个人微信号:bench080736
单位:上海建领城达律师事务所
说明:本文系根据作者现场演讲内容编辑成文,演讲原文由“中华校友会”整理。演讲原文在公号首发时未申请原创,作者授权法秀申请原创。
毕业四年,在律师执业的第二年成为合伙人,应邀为师弟师妹分享入行经验时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希望我的故事和建议,能为有志加入这个行业的律界新人提供一些参考。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2011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毕业以后就一直从事建筑房地产领域的法律服务,主要是工程诉讼和项目投融资建设方面的非诉讼服务,在2012年取得律师执照,在2014年的时候被评为“2013年度上海市长宁区最具潜力的新执业律师”。
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上海建领城达律师事务所,本身也是一家专门从事建筑房地产法律服务的专业所,是美国ENR发布的“最值得推荐的10家工程法律专业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10年,在此之前我们是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的房地产基建部。
至于我们的薪资待遇,采用的是授薪制模式。薪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工资,主要根据你的资历和能力来评定相应的层级,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第二部分是年终奖,根据当年的工作量和工作表现来评定,发放1-12个月的工资,具体多少每个人也不一样;第三部分是各类奖金,比如根据具体案件的办理情况可能有客户满意度奖、还有客户续签的奖励、发表文章的奖励等等。每个律师到底能拿多少钱是不一样的,但总的原则还是根据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而不仅仅是根据你的工作年限。
接下来我再分享一下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但毕竟我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很多东西也在学习阶段,所以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传授的,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刚入行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做法。
我为什么会选择律师行业?
其实在读书的时候,律师还不是我的第一选择,当时我最想做的是回老家考公务员,我老家在江苏常州而且我本科也是学的政治;第二选择是进银行、证券公司这些金融机构;第三个才是当律师。
但是我在研一的时候交了女朋友,我女朋友希望能够留在上海,而要在上海成家立业就会面临像高房价这样的现实问题,而每个男生都是不想让自己在乎的人失望的。
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供我读到研究生的话也没有多少积蓄可以再支持我了,别说买房,首付都不够。我当时想想,如果要三年内在上海买房、装修、结婚,一年估计没个二三十万是不够的,所以公务员我肯定是当不成了,不要给纪委和反贪的同志添麻烦。
后面两个选择还有点希望,所以我一考完司法考试在研二上半学期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我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考期货从业、证券从业资格,还开始考注册会计师,这是为进金融行业做准备;另一个就是找律所实习,我当时对上海的律所也没什么了解,就百度了一份上海律所的排名,然后从第一名往后开始一家一家发简历,一共可能发了三四十家,在排名前十的律所里有海华永泰和另外两家所通知我去面试。
我后来去了海华永泰,因为我百度了一下录用我的那个房地产基建部,主任是周吉高律师,他是建筑房地产领域一位非常知名的律师,我当时想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指导,那我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就去了。
但是去了以后,我真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别说是能得到周律师的指导,我其实连跟他交流的机会都没有,他很忙,手下又有一个团队的律师,所以轮不到我来帮他做什么事。
而且当时我们一共有五个实习生,去得早的可能还能帮一些律师做做法律检索和研究工作,我是刚去的,连这些工作都捞不到,做的几乎全都是一些行政辅助工作,比如复印文件、整理案卷等杂活。本来去之前还以为可以师从“律界大咖”从此开始攀登人生巅峰了,没想到是天天在那玩复印机、钻孔机、胶装机,所以当时还后悔没去另外一家所。
但我想,毕竟来都来了,如果好好干,说不定还有表现的机会,反正才刚刚研二嘛,所以先呆几个月看看。所以我当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可能也会是一些刚出来实习或就业的同学会遇到的,就是作为一个新人,如何在新的环境里尽可能充分地表现自己,让大家注意到我的存在而且能够认可我。
我当时给自己找的办法,概括一下就是“要把鸡毛当令箭”,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给我分配的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任务,我都要把它当成一件非常非常重大的任务来完成,要竭尽全力做到我所能够做到的最好。然后我就在那自娱自乐地玩了一阵复印机,主管行政的合伙人秘书对我还是蛮认可的。
后来走了两个实习生,他们听说我们这个部门不招应届毕业生,所以就走了。我当时就开始有机会帮律师们做一些法律检索方面的工作,虽然也只是些辅助工作,但我那时已经非常满足了,毕竟跟自己专业有关了。
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做的比其他人都好,也想了一些方法,比如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会注意按律师惯用的排版格式来排版,方便他们直接复制粘贴。如果资料找得多,我会另外做一份资料目录,分好类,做上超链接,做上资料内容的简述。如果有案例,我会对每个案例的判决结果和法院观点做一个摘要,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每个资料都打开看,只要看我做的目录,就知道哪个有用。总之就是尽可能地让律师工作起来方便、省时间,所以我也越来越多地开始承担这一类工作。
后来有一天,我记得是周五,当时还没有跟我有过任何交集的周律师在下周要去参加闵行“楼倒倒”事故的研讨会,让一个助理帮他收集一些背景资料,但这个助理正好有事,就说让我去做,让我第二天发到周律师邮箱。
我当时觉得这次捡的“鸡毛”蛮大的,就跟打游戏刷出了大boss一样,终于有表现机会了!所以我花了一下午时间搜集了事故背景资料,也做了目录索引,在当天下班前我就已经做完了。
就在我准备提交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光做这个还不够我展示自己的,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就这个事件里面的法律问题写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呢?反正让我明天再交。
但我当时对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还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我就先对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概念做了一个学习,等有了一点基础的时候,我记得已经是凌晨两点了,然后我就泡了杯咖啡开始写报告,一直写到第二天下午三点,中间也没有吃饭也没有休息,但也蛮怪的,我当时不觉得累,反而很兴奋。我把这个分析报告发出去以后还特意给周律师发了短信说已经提交了,其实是就怕他看不到。
后来周一上班的时候周律师到我座位上来问,说“你发给我的那个报告是从哪里找来的?”我说“我自己写的”。他当时很惊讶,说“真的假的,你们学校还教建筑法啊?”我半开玩笑地说“没教,我自学成才的。”于是他把我夸了一通,说我写得好。从那以后,周律师就开始把自己案件或项目里的一些问题交给我去研究,我也有机会能够向他学习,那这个也算是我为自己争取来的一个机会。
像这种类似的事情,我在后面的实习期里也没少做,还有两次起到了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次是我负责对买房送面积等促销手段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做完这个事情以后,我又去搜集了当时各种常见的房地产促销手段,然后站在企业的角度做了一次风险分析,初衷是想赚事务所五百块钱稿费的,因为我们规定发表一篇文章奖励五百块。后来这篇文章被房地产行业的一些内部刊物给转载了,包括万科等一些房企看到后就跟我们所联系,表达了这方面的服务需求。后来因为这篇文章,我拿了5000块稿费。
第二次是在上海的“11
免责声明
- 本网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知识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下一篇如何查询冻结账户
拓展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