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业务规则,同时结合资产证券化业务近年来的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监管环境,描述了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和现状。最后阐述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背景
资产证券化,英文全称为Asset back Securitization,简称ABS。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指的是,某一类资产或者资产组合,以证券资产的形式进行运营。常见的可被证券化的资产包括如下几种:
1、 实物类资产。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过程,即以实体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 信贷资产。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如银行贷款、企业应收账款等,通过重组形成资产池。由于这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比较稳定,并且预期今后仍将稳定,则可以在信用担保的基础之上,将此资产组合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化为证券市场上可以流通的、具有一定信用等级的证券。
3、 证券资产。也就是证券资产再证券化的过程,将证券或者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证券。
4、 现金资产。指将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MBS )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ABS )。
业务流程
从业务的流程看,原始权益人(资金需求方)提供标的物,并转移至SPV(特殊目的载体)。SPV将资产进行结构性处理,形成证券化产品。增级机构对产品进行信用增级,并由资产评级机构给出产品的最终评级。在相关承销商的帮助下SPV将权利凭证出售给投资者(资金供给方)。管理人负责日后的利息支付、资产清算等管理工作。
从产品分类看,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分为权益凭证和债权凭证为代表的两大类产品。权益凭证即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以基础资产为支持发行代表基础资产的权利证书。权益凭证代表着投资者对资产组合的直接所有权,服务人收取基础资产的本金和利息,从中扣除服务费后,将剩余款项转递给投资人;债权凭证(即资产支持证券)是以基础资产为抵押担保发行的一种债务证券,一旦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和利息不能按照契约偿付,受托人将抵押担保品变现处理,用处置抵押资产所得偿付资产支持证券本息,保护投资人的权益。
图1、资产证券化产品分类表
从资产证券化特点看,一是稳定现金流是支撑发行证券化融资的前提条件,二是资产转移和破产隔离,通过SPV实现基础资产与原始所有人的风险隔离是核心,三是信用增级技术是基础资产风险和收益结构性重组的关键,四是风险对冲可能。SPV的设立将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与其他经营机构相隔离,为有效的风险对冲提供可能,五是的SPV主要是信托以及券商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SPV一般以信托方式(SPT)或者公司制(SPC)进行设立。公司制的SPV有专门的办公人员和场所;信托方式的SPV是“透明”的经济体,没有具体的实体存在。受到现有公司法和会计准则的限制,目前的SPV一般以信托的方式存在。
发展历史
过去资产证券化成功的例子包括高速公路收费、企业应收账款、汽车贷款、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电力公司的稳定现金流等,给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思路。
以美国为例,1968年,美国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抵押担保证券,标志着资产证券化的问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发展。至今,证券化的资产已经遍及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应收账款、汽车贷款、公路收费等广泛领域。
根据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统计,2005年美国中长期债券市场新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达3.02万亿美元。截止2005年第四季度,美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流通在外的金额高达7.9万亿,其中MBS占5.9万亿美元,ABS占2万亿美元,占美国债券是慈航的31.23%。资产证券化产品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全世界各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风险的重视,各个开始控制衍生工具的规模,资产证券化的进程逐渐放缓,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明显放缓。
对资产证券化业务一直持谨慎发展的态度,并且在逐步试点中探索比较常规的发展道路。2005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开始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暂停和2012年的扩大试点,资产证券化业务向常规化发展目标逐步迈进。目前的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可以以下表表示。
表1、资产证券化历程回顾表
现状
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路径是从试点中寻找发展路径,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现有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包括了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类资产证券化三类,SPV载体分别为信托机构和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银行信贷资产和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要素情况如下表。
表2、银行信贷资产和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要素表
资产证券化市场总体上受到两个力量推动发展,一是政策力量推动型,在政策试点内推动的资产证券化,在银行间和交易所主场发行,二是市场力量主导型,在柜台市场发行的银行理财、信托计划等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详见下表
图2、资产证券化产品分类情况表
再来看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情况。从2005年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资产支持证券ABS的发展逐年增长,年度发行量从2005年的7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2亿元,由于经济危机和风险监管的原因,2009年至2010年停止了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2011年市场开始再次恢复,2012年扩大试点,年度发行量284亿元。截止2013年5月,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发行量累计1200多亿元。
表3 资产支持证券年度发行表
上述证券的基础资产为银行信贷资产、企业收益权、公共事业收益权等。例如银行信贷资产“工元2013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由工商银行发行,2013年3月29日发行,一年定存浮息债,采取三级优先结构安排,金额合计35.92亿;企业收益权、公共事业收益权如“隧道股份BOT项目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次级资产支持证券”,2013年5月9日发行,固定利率债,采取三级优先结构安排,金额合计4.84亿。
2、资产支持票据发行情况。资产支持票据是指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由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由于在发行指引中没有对资产支持票据提出严格的风险隔离要求,因此资产支持票据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地方城投公司成为发债主体,目前已经发行的资产支持票据类产品主要以公用事业的收费权利为基础资产,其中宁波城建和南京公控的ABN资产以天然气和自来水的收费权为基础。上海浦东路桥以公路收费权,天津房地产信托以资产池保障房产生的市场化租金收入,扬州城控以自来水、污水处理和公交业务经营性现金流作为基础资产。2012年试点开始至2013年5月31日,资产支持票据产品累计发行8家机构,总额77亿元。
3、“类资产证券化”银行理财和融资类信托计划理财产品业务快速发展。融资类银信合作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依据银行的要求利用理财资金购买相关的信贷资产或者直接拆借给银行的信用贷款客户。通过银信合作,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通道模式,银行变相的实现了信贷资产的表外化,因此从本质上看融资类银信合作属于变相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从2004年开始,理财业务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理财资金余额8.2万亿元,银信合作余额2.11万亿元,其中融资类银信合作在50%左右水品。
融资类信托计划理财产品,是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类产品:融资类信托计划的本质是通过募集资金,为企业提供融资。在现有的产品结构中,基于预期现金流的产品设计已经成为信托产品最为普遍的设计思路。相较于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类信托计划所缺少的主要是相应的信用评级和一个可以公开流通的二级市场。融资类信托计划本质上是非标准化的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2013年一季度信托资产的规模已经超过了8.73万亿元,融资类信托计划的规模4.26万亿元。
综上,资产证券化发展实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策试点推动和市场力量推动双线发展,市场发展完善程度较高和客户认可度提升,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二是信用水平相对较高,一般都由商业银行信用增级,投资级别以上,优先档部分具有AAA评级;三是流动性有待提升,监管机构涉及为央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交易场所有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隔离的监管和交易体制分隔了投资者,阻碍了产品的交易情况。四是市场发展需要加速,资产证券化政策支持力度、市场培育和规范、机构投资者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加强。
影响
(1)防范、分散和转移银行风险。首先,资产证券化将期限较长的银行贷款证券化后,收回的资金可用于发放更多的贷款,从而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利用率,防范因“短存长贷”而造成资金流动性风险;其次,证券化后,银行将证券化资产服务以外的收益转让给投资人,在让社会公众有机会投资银行资产的同时,也将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提前还款风险,通过结构性安排,部分转移、分散给资本市场上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实现银行资产风险和收益的社会化。
(2)拓宽银行融资渠道,降低银行融资成本。发行资产支持债券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为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通过信用增级措施和交易结构设计,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可发行比自身债信等级更高的债券,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3)提供介入资本市场的平台,是商业银行盈利的新增长点。
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而逐渐萎缩,利用银行的专业化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是银行今后新的盈利增长点。证券化业务通过为证券化资产继续提供管理和服务、开拓证券化操作的投资银行业务等方式实现银行与证券功能的融合,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介入资本市场的良好平台。
(4)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证券化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体现在:1、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使银行在调整资债结构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而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2、证券化需要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对资产及其相配套管理服务进行信息披露,使得银行的贷款管理,包括经营模式、操作流程、规章制度、产品服务、信息系统等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从而提高银行贷款管理水平;3、资产证券化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在定量财务分析模型和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产品,有利于科学决策和产品的高效管理。
(5)使得商业银行贷款操作流程更趋于专业化。通过资产证券化,现在全部由商业银行独家承担贷款的发放、服务、信用风险控制和贷款投资功能可分解由不同的机构完成,银行则可发挥专业优势,主营贷款发放和贷后服务,将集中于其一身的贷款投资风险和收益分散给社会上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仍处于摸索阶段,适当控制证券化规模,逐步的摸索出一条适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道路,对商业银行来说,仍然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本站行业新闻资讯栏目所提供的内容有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并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所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图片资源或是网上搜集或是由网友提供, 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权益,敬请来信来电通知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